•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青春偶像劇的尷尬現狀

2010-11-05 09:07:00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電影《將愛情進行到底》導演張一白,主演徐靜蕾、李亞鵬舉起槍。又是誰“槍殺”了中國青春偶像劇?

  不久前,由張一白導演,徐靜蕾、李亞鵬12年後再度攜手的電影版《將愛情進行到底》拍攝完成。同樣由張一白擔任總導演的新版電視劇《將愛》也浮出水面。雖然並不準確,但這部電視劇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內地首部青春偶像劇。它的重拍,讓人想到中國偶像劇這些年來的尷尬現狀———本來就是靠模倣日韓、港臺劇起家,現在還要重復自己?不過,導演張一白表示,12年前的老版至今常被各大衛視重播,“最吸引人的並不是已經成為明星的主演們,而是故事中‘飛揚的青春氣息和對愛情的堅守’。而新版試圖通過這樣一批新人和新的故事把這種氣息延續下來”。隨著偶像劇市場從低谷走向另一個低谷,有的輸了收視,有的輸了口碑,甚至這個類型慢慢變成一個笑話,有人呼籲:救救中國的偶像劇!也不知道像新版《將愛》這樣的老瓶裝新酒,會成為中國偶像劇一個新的尺規,還是新的炮灰?

  劇情太夢幻離現實太遠 觀眾不接受

  主持人戴軍曾經説過,中國沒有一部成功的偶像,即使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將愛情進行到底》,也只是紅了演員,劇情本身並沒有給觀眾留下太深的印象。其實熟悉日劇的觀眾都知道,這部劇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經典日劇《愛情白皮書》,而徐靜蕾在劇中經常展露的大大的微笑,也讓人不由想起《東京愛情故事》中的“莉香”鈴木保奈美。

  很多人認為,內地偶像劇的先天缺陷是劇情太重復,但不少人認為這是偶像劇的通病,內地偶像劇主要是任何方面都沒有做到極致,搞得“四不像”。徐靜蕾就表示:“日本偶像劇表現的多半是普通人,而我們的偶像劇總是熱衷於表現高級白領,和觀眾有一定的距離。”

  曾導演過《別了,溫哥華》、新版《四世同堂》以及《蒼穹之昴》等電視劇的導演汪俊也在電話中告訴本報記者,偶像劇是“實現”觀眾的夢想,要産生做夢的感覺就要有一定的真實感。就像在電影《盜夢空間》中,需要一個造夢師來讓你相信你的夢境。比如觀眾對日韓等故事發生的地域不了解,他們相信生活就是在電視裏所看到的樣子。但他們對於中國的生活環境是熟悉的,他們看到偶像劇裏面的一些情節會覺得不真實。“偶像劇裏就只看到俊男美女、名貴手錶、跑車,沒有父母,沒有真實的生活場景。內地偶像劇有個《一起來看流星雨》,我沒有看太多集,我覺得太假了,模倣《流星雨》的痕跡太重了,離現實太遠的東西觀眾是不會接受的。中國偶像劇最需要做的就是‘接地氣’,最重要的就是真實。”

  演員沒氣場內地演員缺乏偶像氣質和個人魅力

  臺灣偶像劇之母柴智屏曾説內地年輕演員演戲程式化、不生動。她説,以前她發掘的那些新人,比如F4等,完全沒有經過專業的表演方面的訓練,他們演出來的東西反而更有生活的質感。如果加入太多的戲劇化,就會讓觀眾感覺到表演痕跡過重,反而不夠自然。不少觀眾在看兩岸三地合拍的偶像劇時,也發現了這一點。比如在前段時間很火的《泡沫之夏》中,何潤東和黃曉明的表演就被認為是兩個極端,一個是不演,一個是演得太用力。從觀眾的反應來看,自然派顯然更受歡迎。

  另外,很多觀眾也表示,我們內地不缺帥哥美女,為什麼這些人就是沒有那種偶像魅力和巨星風範?比如日本的一些演員松島菜菜子、反町隆史、木村拓哉,以及前幾年才突然紅起來的禦姐天海佑希,他們都已經不年輕,但是就是能讓人愛上他們的角色,愛上他們本人。汪俊對這一點深有體會:“中國的演員缺乏偶像氣質,個人魅力不夠。不管是偶像劇也好,還是其他任何一部劇,演員都是成敗的關鍵。我們內地的演員都缺乏個人魅力,沒有那種氣質在,中國乾淨、清純的演員太少了,可能再過幾年會好一些。我之前去日本出差,看到日本的演員往那裏一坐,那個氣場,真的很有演員的范兒,我們內地的演員就沒有這樣的魅力。”

  有些業內人士和專家從另一個側面指出,中國沒有偶像氣質的演員,跟觀眾心理有關。比如,日本人喜歡唯美的東西,偶像劇演員一定要年輕漂亮,很多人都是十幾歲出道,高中生演高中生。中國觀眾不是一個熱衷審美的群體。甚至很多醜星反而能得到大家的喜愛,成為巨星,比如葛優、孫紅雷、趙本山,一線的、漂亮的男星也只有黃曉明而已。女明星方面,基本上也沒有一個完全靠長相和演技上位。

  環境不成熟我們的觀眾更喜歡的還是家長裏短

  汪俊稱,內地偶像劇一直沒成氣候,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的市場大環境還不成熟,觀眾的心態也沒有調整過來。“我們畢竟是從農業國家發展而來的,不像日韓、英美早先接觸的都是工業文化。工業文化在他們那裏已經很成熟了,所以office劇在那裏就很受歡迎、很有市場。我們經濟發達也就是最近30年的事兒,硬體發展了,但是觀眾的心態不可能這麼快調整過來,中産階級文化還沒有形成。偶像劇本身是以中産階級作為主要消費群的,我們的觀眾還沒有達到這種接受程度,更喜歡的還是家長裏短。所以諜戰劇啊、商業戲啊都只能紅一段時間,觀眾真正喜歡的還是講述家長裏短的劇情。這也沒有辦法,中國的現實放在那裏嘛!”

  徐靜蕾也向記者坦言,在中國做偶像劇其實挺難的,因為偶像劇是拍給年輕人看的,而電視臺8點黃金檔的主要觀眾則以中老年觀眾為主,這時候很多年輕人都不在電視機前。

  廣告太兇猛植入廣告會把觀眾從劇情里拉出來

  現在很多內地偶像劇種,“植入廣告”成為一個硬傷。有網友指出,《醜女無敵》、《一起來看流星雨》、《絲絲心動》等電視劇中,這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相比較而言,以前的電視連續劇都沒這個傾向,即使有這個傾向也不會如此明顯。現在一部接一部,有過之而無不及。長此以往,會不會出現光明正大介紹産品的電視劇呢?那種“實實在在拍部好片”的感覺不在了……相對來説,日韓偶像劇沒有這麼誇張的植入廣告,最多是貼片廣告,在兩集之間固定出現,時間也很短。

  汪俊明確表示反對植入廣告。“除非這個廣告對劇情有幫助,戲裏主人公真的需要這個東西。現代觀眾的廣告審美意識都很強的,他一眼就能夠看出來你這個是不是植入廣告,廣告會把觀眾從劇情裏面拉出來,讓觀眾對這個劇反感,所以有礙于觀眾觀看的廣告都不能要。但現在對劇情能有幫助的廣告實在是太少了,基本沒有。就像我拍的《大時代》裏面,主演需要用一架飛機,那租一架飛機又很貴,那我怎麼樣都要找一架飛機,這個廣告就不會讓觀眾很反感。”

[責任編輯:董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