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國際參展

世博會德國館總結成就 400萬訪客見證中德交流

時間:2010-10-31 08:05   來源:中國新聞社

  上海世博會德國館29日晚舉行最後一場新聞發佈會,德國館政府總代表馬爾施密茨(Dietmar Schmitz)、科隆博覽會國際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德倫(Dirk van der Coelen)等總結德國館的成就,並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馬爾施密茨對記者表示,這是德國參加世博會以來參展規模最大,也是最成功的一屆。他説,德國館通過展示德國商品鞏固了“德國製造”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施密茨認為,中國是快速成長的市場。通過此次中德跨文化的交流,中國遊客進一步認識了德國,認識了世界。

  他説,德國館的自我定位是通過內容來體現的,它是一個體驗館。參觀者通過運用展館、觸碰展品進行交流互動,獲得體驗,感受到無窮樂趣。德國館獲得多個獎項或提名,正是對德國理念的肯定。

  施密茨説,在巨大的城市中如何實現和諧生活,是德國館探索的話題。這其中就包括如何實現城市裏新城與舊城的平衡、城市與鄉村的平衡、城市化與自然之美的平衡。

  施密茨強調,德國館所看重的不是參觀人數,而是展會的品質。他認為,德國館的品質是很好的,在上海世博會的主題下很好地呈現了德國的想法。據悉,在上海世博會期間,德國館接待了約400萬名訪客。

  范德倫表示,德國館提供全球性的“一條龍”服務,德國館接待了6000多名記者,1000多名藝術家,50多個文化、政經團隊;貴賓室接待了1.8萬名貴客,其中有德國總統等政治首腦。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名門貴族、演員、運動員等。

  在獨立的調查訪問中,90%的受訪者對德國館傳達的資訊含量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97%的參觀者對德國館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

  據德國館提供的消息,德國館餐廳運營半年來,消費了250噸肉和香腸、20噸德國酸菜、5噸紫色甘藍以及20萬升啤酒。餐廳平均每天要供應2500至3000份食品。從德國的小香腸到脆皮豬肘,德國食品受到了遊客的廣泛歡迎。

  德國館參觀者的平均年齡為32歲,而且受教育水準也很高:其中四分之三的人受過大學教育。三分之二的參觀者在德國館內逗留時間為一個小時或更長。

  施密茨等人最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在談到德國館未來的處理方式時,施密茨表示,由於德國館是臨時性建築,屆時將最大程度地進行後續環保利用,與世博會的理念相契合。(李洋)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