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尋根革命之旅 賡續精神偉力

2024-05-23 09:11: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六集文獻紀錄片《南梁之光》將鏡頭聚焦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後發展為陜甘革命根據地)。該片以獨特的視角、翔實的資料、嚴密的邏輯、完整的線索、細膩的情感,再現我們黨在陜甘等地歷經曲折創建革命武裝、開闢革命根據地、建立紅色政權的崢嶸歷史,彰顯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飽經磨難仍始終堅定執著的革命情懷,展現出老一輩共産黨人鮮活而偉岸的革命形象,將以“面向群眾、堅守信念、顧全大局、求實開拓”為主要內容的南梁精神具象化。

  拓展歷史場域,立體式刻畫崢嶸歲月

  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重要的起承轉合點,在中共黨史、軍史和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南梁之光》在展示歷史影像、敘述歷史脈絡的基礎上,運用大量革命先輩親屬、黨史軍史領域專家學者的採訪鏡頭和原聲錄音,融入南梁當地地貌和人文環境的場景拍攝,既讓革命先輩見形象、顯精神,又使歷史更加生動可感,還在觀眾腦海裏建立起完整的歷史邏輯,特別是讓人們對在一段時間裏研究不多、宣傳較少的南梁革命根據地歷史以及這段歷史中“兩當兵變”的重要地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第一集《陜甘星火》中,我們看到早年採訪時任陜甘遊擊隊第五支隊連長呂劍人及其女兒郭林、時任陜甘遊擊隊第五支隊副連長左文輝等人的影像,聽到習仲勳1988年3月的原聲錄音。這些回憶和講述將“兩當兵變”的複雜形勢,以及劉林圃、習仲勳等英勇多謀、臨危不懼、審時度勢的鬥爭智慧,跨越漫漫歷史長空還原出來,帶給觀眾尤為真切的歷史現場感,讓人理解中國西北革命戰爭為何能快速呈現星火燎原之勢。

  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歷史也是中國革命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産生和發展都與當時的黨情國情緊密相關。《南梁之光》雖然以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為核心內容,但創作者非常重視歷史的完整性與邏輯性,通過對時間和空間的延展、對當時黨情、國情的介紹,使觀眾對這段革命歷史的必然性有了更為全面深刻的認識。第二集《漫漫征途》分兩條主線,一條講述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敵人圍追堵截的夾縫中艱難地成長,曆盡千難萬險終成規模的發展歷程;另一條講述我們黨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後,痛定思痛、及時糾錯,于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上確立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此後四渡赤水、南渡烏江、佯攻貴陽、威逼昆明、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夾金山,不斷地調整戰略方向、尋找長征落腳點的革命歷史。兩條主線既獨立延展,又相輔相成。這是《南梁之光》獨特表達方式的縮影,更是全片獨具匠心所在——通過“大背景+小場景”“大歷史+小歷史”的交互展現,條分縷析、自然演繹,串聯起整個歷史故事的發展脈絡。這也讓觀眾能夠更加立體地感知陜甘革命史從何而來、將向何處的歷史必然趨勢,真正讓歷史“活”起來。

  創新多維表達,深層次激發情感共鳴

  《南梁之光》通過構思精巧、製作精良的鏡頭語言,將歷史背後的精神內核、價值意蘊生動展現出來,讓歷史精神更具感染力、更富感召力、更顯穿透力。全片靈活運用多種表達載體,融史料場景、實地探訪、專家解讀、親友回憶、漫畫創作等為一體,匯思想深度、情感溫度、歷史厚度等於一體,自然、真實地勾勒出一位位血肉豐滿、精神飽滿的民族英雄,讓觀眾産生置身歷史場景、體驗歷史進程、觸摸歷史躍動的真切感知,讓南梁精神直抵人心、引發共鳴。

  第四集《群眾路線》生動講述80多年前,我們黨在陜甘邊區執政過程中,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時刻關注民生、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歷史故事。該集從甘肅省環縣習仲勳紅軍小學臨近七一排練道情劇《道情深深》,演繹南梁革命期間中國共産黨人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切入,以文獻史料展示劉志丹與習仲勳等領導人創造性地制定《陜甘邊根據地“十大政策”》,以漫畫形式展現習仲勳與群眾親密無間的聯繫。第五集《肝膽相照》通過“史實講述+歷史相關者回憶”的方式,展示習仲勳等中國共産黨人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盡可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真實歷史。片中,在南梁建立的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在此後的革命歷程中雖幾經磨難,但始終紅旗不倒,點燃陜甘革命鬥爭的熊熊烈火,成為中國北方最耀眼的一顆星辰。這並不意外,甚至可以説,革命的種子、勝利的希望從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就開始萌發,從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就迅速發芽,老一輩革命家、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以無比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靠著人民群眾大力支援,最終建立光照韆鞦的歷史功績。這種穿透時光隧道的鏡頭呈現方式,讓科學理論、實踐檢驗、人民感受、歷史記憶交織,把我們黨言行合一踐行群眾路線的光榮傳統鐫刻在歷史行進的史冊裏、跨越百年奏響於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激勵著我們從南梁精神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

  昭示精神力量,跨時空接力復興偉業

  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革命先輩創造出的南梁精神,與偉大建黨精神根系相通、一脈相承,都是我們黨在歷經艱辛、飽經風雨的長期摸索中沉潛積澱而成的,飽含著成敗和得失、凝結著鮮血和汗水、充滿著智慧和勇毅,是我們黨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精神豐碑。精神的生命力,形成于革命實踐、蓄力於代代傳承、迸發於時代征程。紀錄片第六集《大地豐碑》展示習仲勳將南梁精神發揚光大、引領開闢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的歷史故事。主政廣東期間,習仲勳每天工作長達十幾個小時,經常深入山區、農村、廠礦、邊境,搞調查研究,對廣東毗鄰港澳、華僑眾多的優勢和特點了然于胸,提出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思路,推動創辦經濟特區。這份堅持和勇氣續寫了南梁時期形成的革命鬥爭精神的時代篇章,充分彰顯中國共産黨人的求實開拓、敢為人先。

  雖然歷史的硝煙已經散去,但南梁精神仍是我們取之不竭的精神動力和紅色養分,傳播、弘揚、踐行南梁精神是歷史交給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正如紀錄片最後所提到的那樣,“無論是探尋歷史的考古現場,還是創新發展的數據中心,無論是熱火朝天的産業基地,還是溫馨靜雅的廣袤田園,無論是雄偉壯麗的祁連山脈、奔騰不息的黃河之水,還是蒼茫無垠的廣闊大漠、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一首首新征程上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的進行曲正在奏響”。從歷史走向未來,讓革命精神煥發蓬勃旺盛的時代生命力,關鍵就是要把革命先輩在血與火的革命鬥爭中熔鑄的革命精神、革命品格不斷地傳承弘揚,並結合時代特點賦予時代內涵,不斷激發富民興隴和強國建設的使命擔當,努力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嚴純華,係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