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擦亮“大運河”金名片 文體旅融合展新景

2023-11-13 09:3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陳杭)從天安門廣場向東,北京長安街東延長線與貫通南北、聯通古今的中國大運河“相匯”,見證著千年漕運歷史為通州這座運河之城留下的豐富文物古跡和美景,也講述著運河文化生生不息的傳奇故事。

  11月13日,2023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暨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活動(以下簡稱“2023京杭對話暨運河文化節”)將在北京通州開幕。本次活動以“傳承運河文化賦能美好生活”為主題,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主辦,策劃推出11項主題活動,邀請“五方合作機制”、天津、河北等多方共商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共同擦亮中國大運河千年文脈“金名片”,並推動運河沿岸城市在文脈流動中共建、在經濟流通中共贏、在生活方式流行下共用,進一步提升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影響力、傳播力。

  運河文化潤古今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始建於春秋時期,由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三大部分組成,全長3200千米,跨越8個省份。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成為第六條世界遺産運河。

  從元朝開始,隨著統一王朝定都北京,以及京杭大運河的貫通,作為運河北端樞紐城市的北京通州,在漫長歷史長河中聚集了豐富的歷史遺存,包括歷經千年的燃燈佛舍利塔(下稱燃燈塔)、粗獷有力的運河船工號子等,印證著其在大運河上的重要歷史地位。

  “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枝塔影認通州。”這是清代詩人王維珍對燃燈塔這座通州地標建築的生動描寫。

  始建於北週年間燃燈塔,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漕運興盛,在大運河來來往往的航船和行人,看到氣勢巍峨的燃燈塔時,就距離北京通州不遠了。

  歷經歷史變遷,燃燈塔與周邊的通州文廟、佑勝教寺和紫清宮組成大運河畔的“三廟一塔”,經過整體修復,兼顧了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傳統風貌保護,維護了運河文物的真實性、完整性。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魏昀赟表示,“三廟一塔”片區整體提升改造工作已完成,全面修繕文物古跡,實現園林整體設計美化。

  文物是固定的,運河畔的歌聲則是流動的。“遠看通州城啊,好大一條船啊,高高燃燈塔啊……嗨呀喔呀!”作為歷史上運河兩岸船工在勞作時唱響的勞動民歌,運河船工號子覆蓋出船、航行、闖灘、搬貨等全流程,曾隨著漕運的沒落湮沒在時間長河中。

  2006年,以“水穩號不急、詞帶通州味、北調含南腔,閒號獨一份”著稱的通州運河船工號子入選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為這項具有重要漕運文化特色的技藝帶來了第二春。

  通州運河船工號子的傳承不止技藝,更重要的是背後的精神和文化。通州運河號子第四代傳承人趙義強説,當年運河上的漕船南來北往,如果有船隻遇到險情,相鄰漕船的船工會爭相跳進水裏,幫助遇險船隻脫困。這種助人為樂、互幫互助的精神值得學習,闖灘號裏蘊含的不怕困難、勇於拼搏的精神也十分可貴。

  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大運河京冀遊船通航儀式……在近年來舉辦的關於大運河文化的舞臺上,通州運河船工號子常常作為開場節目,重現一幅幅漕船千帆首尾相接的生動畫卷,展現運河對沿岸的浸潤滋養。

  文體旅融合譜新篇

  大運河不僅賦予通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也為通州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奠定基礎。圍繞大運河森林公園、運河公園、西海子公園(葫蘆湖景點)、燃燈塔景點和周邊古建築群,北京通州于2018年啟動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工作。

  作為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運營主體,北京大運河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欒笑天表示,五年來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不斷以歷史文化、人文元素、運河商業、水上體育賽事等元素豐富景區的文旅産業,輻射帶動運河沿線文化和旅遊資源,打造集休閒、度假、體驗和購物于一體的國家級旅遊景區。

  其中,多條已開通的遊船航線,成為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內等待遊客解鎖的文旅新玩法。今年3月,通州大運河開啟首航,100余艘遊船分別由大光樓碼頭、二號碼頭、漕運碼頭、柳蔭碼頭出發,從水上聯動起通州大運河景區的北區、中區和南區,遊客可乘船欣賞運河兩岸知名景點。

  除遊船項目外,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內還多次舉辦槳板、動力板和皮划艇等體育休閒運動。今年7月開賽的2023年全國電動沖浪板聯賽暨全國電動沖浪板U系列比賽上,運動員駕駛著電動沖浪板在大運河畔踏浪飛馳,在千荷洩露大橋下縱橫穿梭,呈現了激情四射的水上運動與生機勃勃的城市圖景完美結合的場景。

  欒笑天表示,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作為第一批十五家國家水上(海上)國民休閒運動中心試點單位,致力於大運河水上運動的宣傳推廣。各項賽事的舉辦,將進一步推進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及城市副中心水上運動和賽事發展,激活運河濱水文化活力,推動大運河活力復興。

  如今,在文化、體育等系列活動的助力下,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已成為北京旅遊熱門地之一,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共接待33萬人次,較去年同比增長49.85%,越來越多的遊客在此感受運河之變,體驗到運河之韻、運河之美。

  記者了解到,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將全面整合運河沿線文化旅遊資源,不僅實現以水串聯“三廟一塔”、運河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三大核心景區,形成有節點、有聯繫、有特色的運河旅遊文化帶,中長期將以“環球影城”為一基點,“大運河”為一長廊,有機串聯運河商務區(大型休閒購物中心)、時尚文化創新點(宋莊藝術小鎮、臺湖演藝小鎮、張家灣設計小鎮)、歷史遺産傳承點(通州古城、路縣故城、張家灣漕運古鎮)、休閒文化體驗點(西集生態休閒小鎮等一批特色古村落)等,形成“現代時尚文明+古老文化遺産”的兩翼空間格局。

  悠悠河水,迤邐穿行,綿延千里、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從歷史流向未來,從“各美其美”流向“美美與共”。(完)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