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打造你我的“詩與遠方”(新職·新知④)

2023-08-15 08:2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孔傑在貓窩民宿插花。

  本報記者 史志鵬攝

  劉利在紅顏容木桶民宿整理房間。

  毛笑潘、佀同憲攝影報道

  掃碼觀看視頻

  “您好!還能訂房嗎?”

  “您好!還剩兩間房源。請問您大約何時到店?對房間有什麼特殊要求嗎?”

  在山東省濟南市九如山風景區,貓窩民宿管家孔傑像往常一樣接著電話。與客人溝通好後,她添加上對方的微信,將民宿和停車場的具體位置發了過去。

  如今,民宿管家從業者規模已跨越到百萬級,去年正式成為人社部公佈的新職業。他們提供住宿、餐飲以及當地自然環境、文化與生活方式體驗等定制化服務,滿足遊客的個性化需求,精心打造著你我的“詩與遠方”。

  好的管家,大多是“多面手”

  牛仔褲、白T恤、紅馬甲,37歲的孔傑看上去幹練十足。孔傑是山東濟寧人,之前在各地打過零工,隨後來到九如山從事民宿行業。一幹就是6年。

  6年間,孔傑見證了民宿行業的快速發展。“旅遊形式和內涵近年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遊客不再滿足於單一的觀光遊,而是喜歡以更豐富的形式去體驗。”孔傑説,民宿注重的就是服務與體驗,它能讓人們回歸自然,感到溫馨、舒適與放鬆。

  民宿熱,帶動了鄉村遊與當地就業。離貓窩民宿不遠,就是紅顏容木桶。這家民宿的特色,是房間形似紅酒木桶。民宿管家劉利45歲,是附近葫蘆峪村村民。

  見到劉利時,她正在門口笑盈盈地招待客人。她告訴記者,當民宿管家之前,自己是一名家庭主婦,沒啥收入來源。“民宿興起後,經過培訓,我在家門口有了好工作,這擱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劉利的孩子上了大學,照顧老人也方便,她對民宿管家這份工作很滿意。

  或面朝大海,或棲居山間,在很多人眼中,民宿管家的工作正是大家追尋的“詩與遠方”。實際上,孔傑表示,民宿管家的日常工作綜合性強,幹起來並不輕鬆。她舉例説,除了提供基礎的住宿服務,如辦理入住、接待、清潔、安排用餐等,還要為住客規劃出行路線、推薦遊玩景點,如怎麼爬山戲水、景區數十處特色體驗館如何遊玩等。

  好的管家,大多是“多面手”。“與酒店工作人員不同,民宿管家與住客的距離更近、接觸更多。什麼都要懂一點,技多不壓身嘛!”孔傑説,一來方便與不同客人互動,二來可以為大家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體驗。

  氛圍營造、禮儀接待、咖啡研磨、紅酒品鑒、插花等都是民宿管家上崗培訓的內容。面對這樣的要求,孔傑坦言,確實感到一定的壓力與挑戰。目前最考驗她的,要屬新媒體宣傳了。自媒體、短視頻流行,民宿有了新的傳播方式。“我正在學習運營抖音、小紅書等賬號,定期直播,有時也上傳一些圖片和文案,希望吸引更多人了解並體驗我們的民宿。”孔傑説。

  學新技能雖辛苦,孔傑卻樂在其中。她説:“幾場直播下來,不少網友私信諮詢民宿的位置與價格,以及景區的有關情況,令人開心!”

  與住客成為朋友是最大收穫

  貓窩民宿的休閒區,傳來陣陣笑聲,孔傑和住客董女士一家交談甚歡。交流間隙,孔傑為他們製作了咖啡。

  董女士一家三口來自河北,通過小紅書推薦,自駕來到九如山遊玩,住在貓窩民宿。“這兒的環境很好,一開窗就能觸碰大自然,很適合帶孩子來體驗!”董女士説。

  “在這兒玩得咋樣?”記者問完,沒等董女士作答,旁邊3歲半的兒子就搶答:“開心!”説畢,用攪拌棒攪了攪剛磨好的咖啡,抿了一口,嘟噥了一句“是苦的”。

  在這裡聊天,氛圍輕鬆、愉悅,即便是互不認識的陌生人,也會寒暄幾句。最近幾天,趕上暑期,貓窩和紅顏容木桶的預定火爆,一家人領著孩子體驗的居多。記者隨手翻看了住客登記簿,山東省內的佔大多數,也有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

  相較酒店服務,民宿的服務更講究個性化、強調人情味。孔傑介紹,客人來之前,會提前詢問有什麼特殊要求,並告知當天天氣狀況,提示攜帶必備私人物品。即便客人離店後,也會進行回訪。

  住店期間,總會碰到一些突發狀況。不久前,有位住客淩晨1時發燒了,由於山區沒有藥店,客人也沒帶藥,隨行的家人特別著急,撥通了孔傑的電話。

  “我們得知情況後,立馬開車到鎮上,買了退燒藥,給住客送了過去。”孔傑回憶説,第二天早上7時,客人給她回微信説,燒退了,十分感謝。

  在此居住的遊客告訴記者,民宿的花總是新鮮、艷麗的,屋裏瀰漫著淡淡的花香。據了解,原來這是民宿管家去景區打造的花海採來佈置的。“來民宿的客人看到鮮花,一整天心情都好。我們在插花的時候,住客也會參與進來。”孔傑説。

  孔傑和記者分享了一個故事。有位住客來了一次後,就經常回來住,有時帶著家人來,有時是單位搞團建。每次離店時,他都會告訴管家這次做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會與他們分享在讀的書籍。他和管家們結下了深厚友誼,成為良師益友。

  這樣的故事有很多。當民宿管家的最大收穫,在孔傑看來,莫過於和天南海北的住客結識並成為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住客交流的過程,對於我們來説,增加了探索多種人生的可能。”她表示。

  “遊客來體驗,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他們當成朋友一樣招待好,關注到每個細節,讓每位朋友都能乘興而來、滿意而歸,這樣才能不斷吸引回頭客,贏得口碑。”劉利説。

  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

  “我們的民宿是木質結構,專業術語叫‘重型井幹式木結構房屋’,這可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00後民宿實習生宋亞茹在直播間為網友們作講解,“建造時,要把每塊木頭先旋成同徑的圓,然後挨個去刻榫。一個木頭上下各刻一半,這麼咬合拼接起來。”她用雙手十指交叉比劃著。

  宋亞茹來自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即將大三,專業是旅遊管理。談到來民宿實習的收穫,她打開了話匣:“雖説學的旅遊管理,但在學校多是理論知識,只有到了景區,和遊客接觸,才能真正理論聯繫實際。來這兒之後,我的性格也開朗多啦,因為每天要接待許多住客,打招呼、主動交流,鍛鍊很大!”

  “民宿産業發展空間大,民宿管家更是為我們年輕人創業就業打開了一個新窗口。”宋亞茹對這一新職業的前景充滿信心。與此同時,她也希望該行業在未來能夠更規範、更專業化。

  成為新職業後,民宿管家的相關職業標準制定工作也陸續展開。孔傑坦言,目前雖然民宿管家數量增加,但人員素質與服務水準參差不齊,缺乏全國性統一的評定標準和考核體系。她建議加快建立相應標準體系,同時要能進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拓展晉陞通道。“除了標準化服務,如果學了其他技能,應該成為加分項。”孔傑認為,這有利於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民宿行業。

  九如山風景區副總經理梁彥濤表示,民宿行業非常需要有熱情、有能力的年輕人加入。作為經營主體,應提前做好規劃。當前不少職業院校開設民宿管理與運營專業,可與對口專業院校建立合作機制,為相關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實訓機會,更好留住人才。

  “民宿管家成為一種新職業,不僅意味我們得到了社會認可,未來的生活也更有奔頭。今後我要學習更多技能,比如茶藝、調酒,到時候再去考個證!”聊著聊著,孔傑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做起了規劃。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