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滿天映新景
鍾山隱隱開金陵,雨花臺前留玉京。仲夏時節,正在南京市雨花美術館展出的“雨花滿天——2022工筆畫作品展覽”,倣若一幅清麗多彩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淺絳青綠的勾勒與暈染中,寄託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三礬九染的描繪和運色裏,彰顯著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此次展覽通過初評、復評遴選出的125件入選作品形式多樣,製作精良,既有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有對時代精神的弘揚。藝術家們以今日之目光汲古人之手法,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和交融中,續寫著中國工筆畫“工細心巧神韻來”的魅力。
週末的午後,一個人、一隻貓,靜靜地享受片刻的寧靜。陳洪大創作的《閒似雲——都市裏的休閒時光》是步入展廳最先映入人們眼簾的作品。畫面以別致的構圖營造出閒適恬淡的氛圍,表現著日常生活中的詩意景象。陳洪大談到,作為新時代的工筆畫家,應承古人之法,揚時代新風,以手中之筆描繪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用藝術創作講好中國故事,譜寫新時代華章。
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現工作于連雲港市灌雲縣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趙麗,是一名美術老師。她的入選作品《為霞尚滿天》的創作靈感源自真實生活,表現了新時代的退休老人歡聚在一起演奏樂器的場景,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從畫中人物的神情與動態可以感知他們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態度。老當益壯,老有所為,奏響人生和諧的最美樂章,不僅折射出百姓生活水準和文化素養的提高,也歌頌了祖國的蓬勃發展與繁榮富強。
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江蘇省美協副主席徐惠泉表示,參展作品所具有的學院氣息和時代氣象撲面而來,一幅幅作品貼近當代生活,畫出你我身邊的人、身邊的景和身邊的事。徐惠泉強調,筆墨當隨時代,藝術家們從“小切口”入手進行創作,記錄時代變遷,以生動的刻畫展現出多元的藝術風貌,匯聚為時代的交響。展覽的舉辦對於推動中國工筆畫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工筆畫細膩工整、沉靜高雅,在彰顯對理性與秩序的追求的同時,也呈現出豐富的時代主題和文化內涵。來自廣西的潘鳳創作的《盛世祥和》以紫紅色調寓意紫氣東來,作品中描繪的諸多山村新居細節,無不反映著人們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楊彥婷以家鄉漳州的特警為創作素材,在《予城安寧》中頌揚著守護家園的人民警察帶給人們的溫暖與和諧;高立鵬、趙雪來自山東,他們以老宣紙、松煙墨為媒介,捕捉了觀眾與古代壁畫對望凝視的瞬間,在《回望·千年》中留下藝術人文的獨特魅力;來自安徽的張榮在《紅色記憶》中,以精細的筆法記錄下家鄉村史館裏那些烙印在心底的革命文物。
參展作品雖有著相近的尺幅,但題材多樣、風格迥異,共同演繹著工筆畫的美學內蘊與文化風範。創作者們以工筆畫這一藝術形式為載體,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著中國人民奮鬥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
展廳內,來自天南海北的創作者們或是暢談家鄉變化,或是切磋繪畫技藝,仿佛有説不完的感受,格外珍惜這次難得的交流機會。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雨花滿天”全國畫展已先後舉辦四屆。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偉介紹,展覽作品倡導立足於中國工筆畫的本體特徵和深厚底蘊,展現美術家對藝術語言、風格樣式的探索,反映工筆畫的本體價值、現代特徵和時代精神。多年來,展覽推出了一批優秀的中國畫創作人才,為當代中國畫的發展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
謳歌人民,禮讚時代,守正出新,氣象萬千。新時代、新征程為當代工筆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讓我們對中國畫的未來寄予無限期待。(記者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