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筆端有山海,中文裏自然萬象的風雅別稱

2023-05-19 14:51:00
來源:荔枝新聞
字號

  中國人的山河有兩卷,一卷行于腳下,一卷納於心懷。

  先人懷著敬畏與赤誠,在山河間且遊且歌,將自然萬象落墨于畫卷詩行,並賦予它們風雅的別稱——

  青冥,指青蒼高遠的天空,又可稱“碧落”,如白居易《長恨歌》中 “上窮碧落下黃泉”,便指唐玄宗為找楊貴妃尋遍天上地下。

  先人眼中,自然萬象皆有靈性。天有天象、天氣、四季、寒暑、晝夜輪轉不息,剛強堅定,故有《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乾為天,坤為地。與天空“自強不息”對應,大地承載山河、創育生靈卻沉靜不言,博大堅忍,故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在有限的認知下,先民對天地既有敬畏,又有進取。兩千年前,荀子發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先聲,即人要掌握自然規律,為自身造福。天地縱然難測,人類更當奮發。

  羲和,是上古神話中的太陽女神與制定時歷的女神。

  相傳,她是十個太陽的母親,每天駕著六條龍拉著的金車,接送孩子們輪流在天上“值班”,由此形成太陽的東升西落。

  2021年10月,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成功發射,取義“傚法羲和馭天馬,志在長空牧群星”,將上古的神話,跨步為今日的探索。

  與羲和相對應,望舒,是神話中為月亮駕車的女神,也可借指月亮。

  或許我們更為眼熟的,是詩人戴望舒,和那位撐著油紙傘、在雨巷徬徨的姑娘。

  先人對月亮的別稱還有很多,或出自神話,如“蟾宮”、“桂宮”、“廣寒”等;或出自詩句,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的“嬋娟”,抑或“小兒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中的“白玉盤”等。

  “漢”,可指天河、銀河,如成語“氣衝霄漢”。看到“星漢”,我們大多會想到曹操那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星辰浮游天宇,凝望著歷代土地上渴望探索它們的人們。古時天文學家仰觀宇宙,將金星命名為“太白”、火星為“熒惑”、北極星為“北辰”等,他們竭力將宇宙望得遙遠,好為後來者留下基石。

  “岫”(xiù),指山洞或山峰。雲岫,即指雲遮霧繞的山巒。

  青山隱隱,雲煙嫋嫋。山與雲,琴與酒,仙人與俠客,寥寥幾字中,藏著中國人骨子裏的浪漫。

  “溟”,指大海。《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中的“北冥”,也可為“北溟”,即北方的大海。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地的窮盡便是海。地有東西南北四象,海亦有東西南北四海,“四海”一詞由此而來。四海、五湖、九州、天下……便是中國人筆下的“世界”。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在詩人筆下,每一場雨,都有自己的名字:

  廉纖,形容細小的、細微的,又可借指細雨;銀竹,形容大雨,雨柱如銀色的竹竿傾瀉于天;甘霖,形容久旱後姍姍來遲的喜雨……雨露落入泥土,亦落在字間心上。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英”,指花朵。《桃花源記》中 “忽逢桃花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讓一場落花飄飛了千年。

  古人賞花,別有一番儀式感。南唐《韓熙載夜宴圖》的主角韓熙載,鍾愛對花焚香;宋朝的文人雅士,講究對花撫琴;唐朝學士許慎遠在花園設宴,不置座位,而是將落花收集,壘為坐墊。

  ————

  取乾坤之廣大,凝字詞之精微。山河與漢字間,棲居著我們亙古的夢想和靈魂。萬千風景,蘊藏著中國人浪漫且堅韌的風骨。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中國旅遊日,我們共賞傳承千百年而來的詩意與豪情。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