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尋找大唐遺寶裏的中亞元素

2023-05-18 11:44:00
來源:西部網
字號

  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

  圖/賀桐 文/敬澤昊

  生活在今天中亞地區的粟特人(中國古人稱之為“昭武九姓”),以善於經商而聞名於世。他們依託著地處幾大文明圈要衝的黃金地理位置,成為了活躍于萬里絲路之上的,聯通東西方的最大商幫。他們因為貿易來到中國,帶來了中亞以及更遙遠西方的貨物,帶來了異域的文化,還帶來了以金銀器鑄造為代表的頂級工藝,其中很多人定居在了中國,在充分融入中國的同時,也為中華文明注入了許多外來文明因子。

  這種交流融合的過程,也在上世紀70年代橫空出世的何家村窖藏中得到了充分的彰顯——它們中很多器物都是和粟特人,和中亞地區息息相關,這也讓陜西歷史博物館“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成為了全國範圍內中亞元素最多的文物展之一。

  瑪瑙長杯

  按照中國史料的記載,位於中亞地區的粟特諸國,從魏晉南北朝時期,便成為了中國瑪瑙製品的重要産地。因為數量稀有,更因為強烈的異國色彩而深受歷朝歷代貴族的喜愛,所以瑪瑙也成為了粟特人販賣到中國的搶手貨物,甚至還成為“國禮”,按照唐史記載,康國(位於今烏茲別克)于開元初年和開元二十八年兩次遣使來華,瑪瑙便被列入了“國禮”清單。

  水晶八曲長杯

  在古代,水晶是中亞地區的一大特産,也是輸往中國的暢銷品,流行于各個中原王朝。長杯這樣的造型,是粟特地區流行的酒具樣式,西安出土的安伽墓石榻和史君墓石槨上,都能看到長杯的圖像,説明這兩位粟特人既是久居中原,受到了漢文化的洗禮,但本民族的一些習慣還被或多或少的保留著。

  鎏金雙獸紋銀碗

  獅子不是中國特有的動物,因為絲綢之路的開通才進入中國,並被當做神獸。後來因為佛教的流行,獅子紋飾也成為了流行元素,出現在了各種各樣的器物之上,逐漸融入到古代中國人的生活之中。按照史料的記載,中亞地區是中國古代獅子重要的來源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

  伎樂紋八棱金盃

  八棱形的唐代金銀帶把杯,在中國存世很少,但在同一時期的中亞地區,卻大量出現。特別是器物上出現連珠紋、指墊、胡人的裝飾設計,帶有著濃郁的粟特風格,因為專家斷定這件器物是出自粟特工匠之手。

  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

  盤體分瓣,中心裝飾單點動物紋飾,周圍留出空白,這種構圖方法並非我國金銀器傳統裝飾手法,尤其盛行于粟特地區。具體到這件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雖然借鑒了粟特人的裝飾手法,卻選擇了中國傳説中的瑞獸“飛廉”作為主圖案,充分體現了唐代人對於外來文化的借鑒取捨,以及根據自身文化特點的融合創新。

  鑲金獸首瑪瑙杯

  鑲金獸首瑪瑙杯是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明星文物,工匠巧奪天工的手藝,製造出了這件創意精湛、惟妙惟肖的酒具來。因為類似造型的酒具並未出現在中國,所以很多學者便認為它的造型應該是源自粟特式“來通”——一種流行于西方的酒具。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葡萄是張騫從中亞帶回中國的,但完全掌握種植技術就差不多又過去一千年了,史書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説唐高祖宴請群臣,面對稀罕的葡萄,宰相陳叔達是只看不吃,於是高祖問及緣由,答曰想帶回去讓老母親嘗嘗,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葡萄在當時的金貴。可能是因為物以稀為貴,也可能是因為葡萄的造型容易和多子多孫聯繫到一起,總之唐朝人非常喜歡葡萄,於是葡萄紋也與飛鳥等中華元素融合在了一起,衍生出了許多周邊——比如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這件“網紅”文物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骨咄國玉帶銙

  陜西歷史博物館“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上展出了一幅沒有完工的半成品玉帶銙。因為盛放它的銀盒上墨書著“骨咄玉一具”,所以專家們明確它來自骨咄這一中亞古國(位於今塔吉克)。歷史上的骨咄國與唐王朝交往密切,唐玄宗李隆基還授予骨咄國王羅金節“驃騎大將軍”的職位,並冊封其為葉護(葉護是突厥等民族地位僅次於可汗的職位)。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