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殷墟熱起來 文物活起來——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安陽實踐

2023-04-23 08:32: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調研組成員: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崔志堅、丁艷,光明日報通訊員張俊軍,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王承哲,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高璇、王宏源,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朱金瑞,中共河南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鄭會霞)

  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陽考察殷墟遺址時指出“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繫”,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要通過文物發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4月份以來,殷墟景區遊客呈爆髮式增長,半個月就達到創紀錄的6萬餘人,同比增長一倍多。”4月16日,河南安陽,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客串”團隊導遊的景區工作人員馬鑫説。

  春到洹上,位於洹河兩岸的殷墟遺址成為古都安陽的熱門打卡地。甲骨文、青銅器、古車馬、都邑、聚落,鮮活地呈現在世人面前。沐浴著春光,人們來到這裡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感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陽考察殷墟遺址時指出“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繫”,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要通過文物發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安陽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學術引領,努力建設殷墟考古研究新高地;聚力殷墟保護,讓中華文明根脈永固;聚焦重點項目,高品質建設中華文明標識工程;傳承殷商文明,高品質滋養中華兒女文化自信。同時,安陽在全力打造“中華字都”,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城市新征程中全面發力、蹄疾步穩。

  近日,光明日報調研組深入安陽實地調研。

  恢宏的殷墟宮殿宗廟遺址 段獻忠攝/光明圖片

  殷墟王陵遺址考古現場。張俊軍攝/光明圖片

  研學團隊列隊進入殷墟。資料圖片

  研學的孩子們在識讀甲骨文。資料圖片

  1.為甲骨學插上數字化翅膀

  “‘河南安陽殷墟商王陵區及周邊遺存’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就在不久前,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上傳來好消息。這已是殷墟第三次獲得該項榮譽。

  回望過去,殷墟考古始終是中華大地上最震撼人心的文明探索之一。

  1928年,中國考古工作者首次在殷墟進行科學考古發掘,拉開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序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告訴調研組,作為中國考古學的搖籃,殷墟考古曆經近百年依然風華正茂。

  殷墟宮殿宗廟區內發現大型池苑遺址、大型夯土基址。殷墟內外的道路系統不斷被揭示出來,多處鑄銅、制骨、制玉、制陶等手工作坊實證甲骨文“百工”記載。

  洹河以北發現的洹北商城遺址,填補了商代早期鄭州商城與商代晚期殷墟之間的空白。殷墟遺址之外,辛店遺址、陶家營遺址等商代晚期族邑聚落和手工業作坊遺址先後被發現,它們拱衛在殷都的周圍。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至今已發現大約15萬片,4500多個單字。

  設施完備的都城遺址、氣勢恢宏的宮殿群、規模龐大的王陵區、圍繞周邊的族邑聚落、高度發達的青銅器、系統成熟的古漢字……殷墟考古從聚落考古、甲骨學、手工業及社會面貌等方面,不斷發現和挖掘著殷墟文化的內涵價值,一個持續了200多年的商代都城——“大邑商”逐漸清晰起來。

  安陽市文物局局長李曉陽對調研組説,依託殷墟寶貴文化遺産,他們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國內知名高校,充分發揮中國文字博物館、安陽師範學院等的文博研究優勢,堅持多學科、跨領域、高水準、全方位推進殷墟及甲骨文研究,籌備建立並做大做強殷墟研究院,推動商文明研究作為重大專項融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

  安陽建立勘探協作機制和考古發掘大地坐標體系,形成了殷墟考古調查、勘探及發掘一張圖。安陽會同中國社會科學院制訂《殷墟考古工作計劃》《殷墟考古研究重大科研課題清單》,與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殷墟多學科綜合研究,加快構建殷墟學學科體系。

  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研究院主編的《殷墟甲骨學大辭典》出版,被學術界譽為“百科全書式”的甲骨學詞典。安陽師範學院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甲骨文資訊處理實驗室已完成“殷契文淵”數據平臺3期建設,被業界稱為甲骨學研究的里程碑,為甲骨學插上了數字化翅膀,實現了浩繁紛雜的甲骨文資料一鍵獲取。

  調研組了解到,甲骨文資訊處理實驗室聯合網際網路公司開發的甲骨文全資訊採集技術已取得突破,現在正向産品化邁進,這將有力推動甲骨文物數字化。據悉,甲骨文物數字化實現後,可利用人工智慧圖像技術進行自動綴合,進一步推動甲骨文研究,目前已成功綴合39組。

  中國文字博物館連續舉辦八屆“中國文字發展論壇”;殷墟持續開展公共考古模式,面向全國招募考古志願者;安陽市重獎甲骨文釋讀者,培養甲骨學碩士學位研究生……

  “甲骨絕學迎來繁花似錦的春天。”安陽師範學院歷史與文博學院院長、甲骨文研究院院長郭旭東激動地説,“殷商文化興盛於安陽,殷墟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展現出‘大邑商’的風範。”

  2.把殷墟的安全防護網越織越密

  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基因和文脈,殷墟綻放華彩。

  安陽殷墟技防監控中心大廳內,碩大的電子屏前,民警陳瑞和他的同事們敲動鍵盤,操控著2650個高清攝像頭,對29.47平方公里的殷墟遺址保護區實施全天候無死角監控。可隨時出動的監控無人機、智慧殷墟巡更系統管理平臺、投入1.2億元建成的國內一流遺址智慧安防工程,構築起“空地一體”智慧防控體系。

  每天,包括巡防隊員、村(社區)幹部在內的360余名殷墟文物安全守護人,穿梭在保護區內,保護著世界文化遺産殷墟。安陽實施四級網格化管理體制,建立公安、協管、網格員等共同參與的群防群治體系,不斷織牢織密殷墟安全防護網。

  “守護好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産,我們重任在肩。”殷墟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鄧興華對調研組説,“我們不斷加強依法保護力度,完善管理體制機制,著力構建殷墟大保護格局。”

  重新修訂的《河南省安陽殷墟保護條例》讓殷墟法治保障更加完善。安陽市出臺《在全市範圍內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前置實施方案》,實施工程建設考古前置,從源頭遏制工程建設對文物的破壞。

  安陽還成立殷墟遺址保護管理工作指揮部,建立全市文物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市公安局文物保護支隊,並在安陽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設立文物執法大隊,在制度和人員上紮實做好了保護工作。

  “923片館藏甲骨文物,片片建檔管理、保護珍藏,不能有絲毫懈怠。”李曉陽告訴調研組,“還有約16萬片甲骨分散在世界各地,我們推進‘全球甲骨文數字化建設工程’,聯合國內外甲骨收藏和研究機構,借助數字技術讓它們回歸故鄉。”

  安陽不斷加強對現有殷墟、甲骨文等館藏文物的整理和保護,加大收藏力度,提升館藏文物數量品質。與企業和網際網路平臺密切協作,對甲骨文物進行三維數據資訊採集,推進殷墟甲骨文雲端數據庫建設,打造全方位文物基礎資訊體系,建設國際國內知名的甲骨文及古文字傳承創新區。同時,安陽加快數字殷墟建設,推動實施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建設。

  殷墟遺址西邊,綠色發展標桿鋼鐵企業安陽鋼鐵集團積極服務殷墟保護。安鋼的一位工人師傅對調研組説:“世界上只有一個殷墟,保護好它,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

  殷都區西郊鄉王裕口社區位於殷墟遺址保護區內,在這裡,保護殷墟的意識世代相傳,不管誰家蓋房子、動土,都主動向文物部門備案。社區黨支部書記朱先國説:“我們祖祖輩輩在這裡生活,先人們留下的寶貴遺産,大家有責任保護好。”

  在古都安陽,殷墟、甲骨文保護深入人心。

   3.讓“老家安陽”帶著文化底蘊走向世界

  “‘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總書記的殷切囑託猶在耳邊。”安陽市文廣體旅局局長劉潔華對調研組説:“我們正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讓殷墟、甲骨文活起來、用起來、火起來。”

  安陽市的文化旅遊推介馬不停蹄,在北京舉行的安陽“中華字都·安陽”紅旗渠—殷墟文化旅遊推介會上,劉潔華化身女將軍婦好,熱情洋溢地推介殷墟。天津、鄭州……安陽一站接著一站的宣介活動排滿日程。

  拉高標桿、對標一流,安陽圍繞做強特色文化旅遊,全力打造“中華字都”城市主題文化品牌,為把安陽打造成文化特色鮮明的國際旅遊目的地城市而努力。

  2022年11月16日,中國文字博物館全面建成、全館開放。“甲骨文、中國文字的‘家’建好了,將構建起系統完整的中國文字文化展陳體系,成為展示中華文化的窗口和國際性文化交流平臺。”中國文字博物館副館長魏文萃説。

  眼下,殷墟遺址博物館正緊張有序建設,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已轉入內部裝修和展陳相關工作。廣大施工人員和專家學者正科學安排、通力協作,力爭在今年10月底建成開館。

  更為宏大的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也正持續展開。圍繞殷墟、甲骨文世界遺産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讓安陽越來越有國際范。

  安陽大力實施文旅融合發展戰略,讓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轉換為文旅發展優勢,實現文物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新飛躍。今年春節期間,部分對外開放的殷墟考古文旅小鎮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林立的店舖,濃郁的文化氣息,滿滿的工業風,還有篝火晚會、文藝表演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廣大市民和遊客獻上了“老家安陽”的年味兒大餐。

  圍繞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城市”總體目標,安陽市政府與河南省文旅投資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體系推進文旅産業發展。

  甲骨文表情包、盲盒、雪糕等系列文創産品成為爆款;殷墟景區聯合開發的3萬份3D數字藏品,5秒內售罄;中國文字博物館“玩轉漢字”等申報“行走河南·讀懂中國”重點展示項目;“中華字都”安陽國際文創設計大賽正式啟動;大型歌舞劇《甲骨文》等藝術精品不斷涌現……文旅産業發展的成果是顯著的。

  安陽市推動甲骨文教育進機關、進社區、進校園。105座甲骨文書屋書香滿城,37所甲骨文特色學校讓孩子們從小學習甲骨文,安陽高鐵站使用甲骨文和簡化字雙標展示,市區公交站點用甲骨文裝飾,道路窨井蓋上繪製殷商龍紋饕餮圖案……殷墟、甲骨文已深深刻入安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於安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打造‘中華字都’、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城市為牽引,高品質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加快推動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文旅産業發展勝勢。”安陽市副市長王紅兵對調研組説。

   4.傳承之路上的實踐啟示

  從殷墟到大邑商,從漢字源頭到中華文明根脈,從考古遺址到世界文化遺産,安陽發出了文化自信強音。調研組認為,安陽的變化離不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安陽以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使命,以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為目標,發掘研究好殷墟、保護傳承好殷墟、利用傳播好殷墟,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果、獲得新經驗,為各地文物發掘和保護工作提供了實踐啟示:

  牢記殷切囑託,高標準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安陽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通過文物發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殷殷囑託,始終把殷墟挖掘和殷墟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安陽通過設立殷墟遺址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等專項工作組,制定貫徹落實任務清單和重點任務清單,項目化、臺賬式打造“中華字都”、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城市。這些做法,有利於更好展現殷墟文化對當代及未來社會的意義與價值。

  強化項目帶動,高品質建設中華文明標識工程。更好展現殷墟文化、解碼中華文明根脈,早日把殷墟打造成世界文化遺産可持續發展的典範和中華文明標識工程,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安陽緊扣殷墟深厚內涵和價值,聚焦“兩個著力”,即著力於殷墟遺址內涵全面闡釋和活化利用,著力於恢復殷墟遺址原有地貌和“大邑商”都邑格局,謀劃實施了一批重點項目,如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殷墟考古文旅小鎮、中國文字博物館、漢字公園等。這些措施,為殷墟的保護和挖掘工作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抓手。

  堅持以“數”為媒,高品質滋養中華兒女文化自信。安陽緊緊抓住數字化時代給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來的全新機遇,以“數”為媒,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而有利於彰顯文化自信。安陽通過實施“全球甲骨文數字化建設工程”,搭建“殷契文淵”數據平臺,運用三維數字掃描技術、電腦自動綴合技術等,助力甲骨文綴合、釋讀、研究和傳承。這些探索,為安陽實現“殷墟熱起來、文物活起來”的目標提供了技術支撐。

  守牢安全底線,高水準保障中華文明根脈永固。為保護好殷墟文化、守護好中華文明根脈,安陽初步構建了“人治-法治-智治”安全保障體系。安陽通過成立殷墟遺址保護管理工作指揮部,建立全市文物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組建殷墟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管理委員會、安陽市公安局文物保護支隊等,探索從政府層面推動形成殷墟大保護格局;通過修訂《河南省安陽殷墟保護條例》,成立殷墟世界文化遺産司法保護基地,探索從法律層面全方位保護殷墟文化遺産;通過利用數字技術、無人機裝備,打造“智慧殷墟巡更系統管理平臺”,實施遺址智慧安防工程,探索從技術層面構建起“空地一體”防控體系。這些實踐,紮實推動了地方保護文物、保護文化遺産的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當下,“安陽味”撲面而來,國際范搖曳生姿。古都安陽正迸發出新的活力,大步朝著建成國際遊客嚮往的旅遊目的地邁進。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