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春天裏的文化之約——新疆首屆文化藝術節現場走筆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尚傑 趙明昊
春光明媚,萬物勃發。在這個春天裏,新疆迎來了首屆文化藝術節。音舞詩畫《千年之約·夢幻龜茲》、歌舞《萬方樂奏融夢和田》、豫劇《解憂公主》……歷時半個月的新疆首屆文化藝術節上,一大批新疆近年來創作的文藝精品接續展演,讓群眾盡享文化大餐。
新疆被譽為“歌舞之鄉”。本屆文化藝術節薈萃22部舞臺藝術精品、29部群眾文藝佳作、169件美術作品,全疆近10萬人次走進劇院、美術館,來到廣場、社區、公園,共用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精品薈萃,文藝展演圈粉無數
在龜茲樂唯美的旋律中,克孜爾石窟的精美壁畫投影在演出現場,舞蹈演員身著飛天服飾,分5層站在10米高的鋼架舞臺上,在一個個菱形造型的“洞窟”內翩翩起舞……
4月1日晚,作為新疆首屆文化藝術節的開幕演出,《掀起你的蓋頭來——新疆是個好地方》一亮相,便引來觀眾陣陣喝彩。
整場演出節目豐富、風格濃郁、熱情奔放,演出節目包含《龜茲樂舞》、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瑪納斯》、十二木卡姆經典片段《朱拉》,新疆經典舞蹈《摘葡萄》以及《陽光下的麥蓋提》歌舞片段等,盡情展示新疆歌、舞、樂的藝術魅力。
“我們的歌舞重在展示新疆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和多元一體的發展脈絡,舞蹈編排選取了包含世界文化遺産、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創作元素,既能滿足觀眾需求,又能代表新疆風貌。”舞蹈總監高山説。
新疆藝術劇院話劇團推出的話劇《林基路》、喀什地區創作的音樂劇《拉齊尼·巴依卡》、克拉瑪依市歌舞團創排的舞劇《油城往事之開拓者》……本屆藝術節期間,一部部文藝精品與觀眾見面,集中展示全區舞臺藝術精品創作的最新成果。
“全疆的文藝工作者緊跟時代步伐,搶抓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大好機遇,勇攀文藝創作高峰,在首屆藝術節期間拿出最好的狀態,集中為各族群眾奉獻文化大餐、視覺盛宴。”新疆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副廳長徐銳軍説。
推陳出新,傳統文藝煥發生機
4月7日晚,原創歌舞劇《瑪納斯》在新疆人民劇場上演,登上首屆新疆文化藝術展演的舞臺。
演員們的傾情演繹呈現出《瑪納斯》背後的文化內涵,詮釋著中華民族團結、包容、勇敢、智慧和不放棄、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傳唱千年的《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的文化瑰寶。在江蘇省對口援疆前方指揮部的支援下,江蘇省演藝集團和克州歌舞團聯合,將民族史詩《瑪納斯》與民族民間舞融合,全新創編了這部大型歌舞劇。
“這場歌舞劇在瑪納斯口頭傳唱的基礎上,創新採用了歌舞兼備、敘事抒情的表現形式,讓故事具有連貫性和豐富性,更容易被觀眾接納,也更具有傳播力。”克州歌舞團黨支部書記楊花明説。
本屆藝術節上,阿克蘇地區塔裏木歌舞團歷時三年創作編排的音舞詩畫《千年之約·夢幻龜茲》精彩上演,演出講述了阿克蘇地區“龜茲”“多浪”兩大文化品牌的傳承和發展,展示了阿克蘇這片熱土上的魅力風景、豐厚物産和幸福生活。
阿克蘇地委宣傳部副部長、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駱娟介紹,目前該劇已完成演出50場次,成為宣傳推介“絲路古龜茲·神奇阿克蘇”的一張文化名片。
交流互鑒,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西漢公主遠嫁烏孫國50多年間,在西域為傳播漢文化、促進西域和中原友好往來,寫下動人傳奇。2000多年後,這些傳奇被兵團豫劇團和伊犁州歌舞劇院不約而同地搬上舞臺。
“蘭之猗猗,颺颺其香。不採而佩,于蘭何傷……”豫劇《解憂公主》演出中,解憂公主三次撫琴而歌,吟唱《幽蘭操》,每次都有不同的環境和心境。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張培培在劇中從十七八歲的花旦演到了滿頭白髮的老旦,表演過程中,她不斷重新去找感覺,精心處理唱腔、表演。
兵團豫劇團副團長李二偉介紹,《解憂公主》是兵團豫劇團歷年來投入最大的一部戲,共有70多名演職人員參與,從劇本構思、籌備到創作完成歷時4年,經過反覆打磨,努力為觀眾呈現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雙重藝術盛宴。
充滿漢風古韻的漢唐舞、風情獨特的烏孫舞、彰顯匈奴鐵騎勇猛的馬刀舞、熱烈浪漫的婚禮舞蹈……由無錫市歌舞劇院、新疆伊犁州歌舞劇院聯袂打造的歌舞劇《解憂公主》,則用融合多民族元素的民族舞蹈,展現別具一格的邊疆風情,還原解憂公主波瀾壯闊的一生。
“首屆文化藝術節是對新疆新時代藝術創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一次全面‘體檢’。各文藝院團相互觀摩,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促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新疆藝術劇院黨委書記蔡曉榮説,本次展演實現了“文藝的盛會 人民的節日”的初衷,相信新疆文化藝術節會越辦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