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博物館裏尋“兔”

2023-01-31 08:30: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早上8點30分,陜西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陜歷博”)的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陜歷博社會教育部教育員李彤正在耐心地等待著前來參加教育活動的孩子們。“老師,新年好!”五年級小學生許高明慧是第一個到的,向老師拜過年後她就迫不及待地詢問起來,“今天我們的活動內容有什麼呀?還有好玩的手工互動環節嗎?”

  李彤向她耐心解答:“今年是癸卯兔年,老師專門為大家設計了‘瑞兔迎春’主題活動,想不想跟老師一起進展廳尋找藏著的兔子呀?課程結束了還有兔子黏土戳戳畫可以玩噢。”“太好了,我最喜歡尋寶了!”許高明慧雀躍不已。

  在充滿春節喜慶氛圍的課堂上,教育員張馨悅以“春節知多少”知識搶答遊戲開啟新年的第一課,逐步讓同學們了解“春節”的由來、春節的習俗以及“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好寓意。教育員與同學們積極互動,課堂上充滿歡聲笑語。

  “我們今年的教育活動除了‘瑞兔迎春’主題外,還有‘禮尚往來’‘吉祥古語’主題,每個主題都設計了好玩有趣的手工互動環節。”在志願者裏被稱為“孩子王”的介儀澤介紹,除了兔子黏土戳戳畫,還有生肖兔衍紙畫、漢代吉語裝飾畫、瓦當拓片製作等體驗,讓孩子們在陜歷博裏度過一個不一樣的文化年。

  今年是兔年,在陜歷博裏也收藏著許多有關兔元素的文物。“大家來看這件唐代的滑石兔,這只可愛的兔子和我們現在的滑鼠非常相似,但其實這是一件‘席鎮’。古人席地而坐,用席鎮壓住席子四角防止滑動,滑石兔就是唐代席鎮的一種。”志願講解員劉科輝正在為孩子們一一講解著文物裏的兔元素。

  “在這裡我不僅學習到了關於‘兔’的文物知識,還度過了一個充滿樂趣、儀式感滿滿的春節。”參加完活動的小學生宋丁語上開心地説。

  陜歷博依託豐富的館藏資源,以文物為載體,連續多年開展公益主題教育活動,策劃開發了多項獨具特色的博物館課程,讓青少年近距離接觸文物,感受文物背後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並通過互動體驗環節,讓廣大青少年感受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魅力,培養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認同感。(記者 李潔 張哲浩 通訊員 高妍)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