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癸卯話兔

2023-01-29 10:23: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劉小平

  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四的“卯兔”頗受人們的憐愛,“月中有玉兔,乃卯之屬性”。兔子,嫻靜機敏,靈活而奔跑飛快。在甲骨文中早有其字,其後逐漸演變出“兔”字的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在鑄鼎象物的商周時期,已有兔形鑄尊,青銅彝器是協助巫覡溝通天地之法器,巫覡視兔子為精靈神奇之物,有著隱喻的神秘色彩和榮耀。

  説起兔子,人們往往會聯想起月亮、嫦娥。廣為流傳的嫦娥奔月故事裏,有神獸玉兔月中搗藥之傳説,映現人們渴望長壽永年、追求永恒之夢想。先祖很早就將兔子與天文相聯繫,認為兔子出於星宿,與月亮關係最深。屈原在《天問》就有:“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菟”即兔子,這是刊記兔子最早的文字。漢馬王堆墓出土的T形彩繪帛畫《升天圖》中就有兔之形象。秦漢時期古肖形印及漢畫像石、畫像磚中也有兔之造像。唐李商隱詩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魯迅《兔和貓》描述過孩子喜愛兔子的純真童稚之心。

  有關兔子的民間故事、典故和童話很多。“得兔忘蹄”,出自《莊子·物外》:“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忘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守株待兔”記述:有一宋國人在田裏耕作時,發現一隻奔跑的兔子撞在田中的一棵樹樁旁,頸斷而死,因而他放下手中之農具,數日把守在樹樁後,希望再能撿到撞死的兔子,就此自己被宋國人嗤笑。“兔死狗烹”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范蠡和文種的輔佐下,臥薪嘗膽10年,終於打敗吳國,越王封他們上將軍,范蠡自識官職雖高,越王只可共患難而不可同安樂,成功之後會把有用之人拋棄或殺掉,他留下書信離開越王而去,事實驗證了范蠡的判斷。“龜兔賽跑”的故事,表現出兔子愛耍聰明的一面,啟人心智。“狡兔三窟”“犬兔之爭”成為古代作戰用兵之術而編入古兵書之中。千百年來,相關“兔言兔語”説之不盡,“兔子不吃窩邊草”“兔子急了也咬人”“不見兔子不撒鷹”“兔子逗老鷹,沒事找事”,人們往往把荒唐出格之事喻作“兔子的尾巴長不了”。就連北方人罵人的話中也有“兔崽子”之罵。

  吉祥文化幾千年來盛傳不衰。古時正月初一,家門口要“挂兔頭”,或做成兔頭飾物,或用紙扎成兔頭燈,以寄託驅病祈福、追求長生長壽。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俗稱“八月節”,民間以月餅相遺,象徵團圓之意。京津一帶流行祭月拜“兔爺”,“兔爺”用泥塑、石膏等做成,兔身人面,披袍佩甲並加以彩繪,此物又是傳統的時令兒童玩具。“蛇盤兔”指蛇機靈,好斂財,有夢蛇兆生財之説;兔溫馴,蓋守財,且盤且纏,寓意越盤越富。中古時期,白兔非常罕見,史書《後漢書·光武帝紀下》“日南徼外蠻夷獻白雉、白兔”以示珍貴。古有“兔壽千年,滿五百歲則白色”之説,“白兔一見天下安”把白兔奉為資質皓朗、德行高尚,如朗朗之君子,白兔成為大吉大利之兆。下凡玉兔保平安,兔之形象常常出現在年畫和剪紙之中。兔毫是製作毛筆的上乘原料,毛筆之珍品“紫毫筆”就是精選兔毫而制的。在傳統文化習俗中,將其形態與自然環境相協調融合,與人們的生活聯繫在一起,體現天人合一的精神和物我同一的境界。

  卯兔馭寅虎,新年瑞氣至。新年新景象,讓我們攜手邁向新征程。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