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影視的雙向奔赴
原標題:文學與影視的雙向奔赴
在第3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頒獎典禮上,原海政電視藝術中心主任周振天被授予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視藝術家榮譽稱號。這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對電視藝術家的最高褒獎,是對周振天創作生涯的高度肯定。作為中國電視劇創作最具代表性的傑出人物,他在頒獎典禮上動情地説,“我只是兌現了當年對戰友的承諾”。
1982年,周振天到原東海艦隊某潛艇代職副政委,在出海途中一位輪機兵向他吐露心聲:我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光榮”,希望您能把我們寫進作品裏。40年來,周振天始終銘記對戰友的承諾,深耕軍旅沃土,紮根基層官兵,聚焦火熱軍營,推出了一大批軍旅題材優秀作品。無論是早期的電影《獵字99號》《天涯並不遙遠》、電視劇《藍色國門》,還是後來的《波濤洶湧》《驅逐艦艦長》《水兵俱樂部》等,都深受人民群眾和部隊官兵的歡迎,産生廣泛的社會影響。特別是電視劇《潮起潮落》是軍事題材長篇電視劇的開山之作,在當年播出時形成了眾人追看討論的社會文化現象。這些作品既有宏大的時代背景和廣闊的敘事空間,又有對個體命運的細膩刻畫,注重以正確的歷史觀和審美觀凝練主題塑造人物。
進入新時代,退休的周振天依舊筆耕不輟,碩果纍纍。他先後創作或參與策劃反映海軍護航的《艦在亞丁灣》、描寫海軍海外撤僑的《紅海行動》等,用影像展現新時代人民海軍的重大任務、重大事件和重大貢獻,塑造可親可敬可愛的英雄群像。
周振天的作品具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善於在社會歷史特徵中展現個人情感命運,注重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在革命歷史題材和近代題材創作中顯得尤為突出。《護國大將軍》《小站風雲》《洪湖赤衛隊》等作品,主題思想深刻,藝術特色鮮明,人物情感充沛,始終昂揚著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感天動地,盪氣迴腸。他的作品始終堅持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的有機統一。《老少爺們上法場》《孟來財傳奇》《我的青春在延安》等作品,內容題材豐富,藝術風格多樣,文化底蘊厚重,以細節震撼人心,以真情催人奮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思想的穿透力。
1976年出版個人第一部長篇小説《鬥爭在繼續》以來,周振天先後創作出版各類文學作品數百萬字,這些都為他的影視創作奠定了紮實深厚的文學基礎和文學思考。因此,周振天的很多影視作品都源於自己的小説改編。如《玉碎》等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具有堅實的文學基礎和豐厚的生活積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他將文學性融入影視創作,使影視作品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從這種藝術實踐不難看出,文學是藝術之母,編劇的基礎在於文學底蘊。
周振天不僅在文學、影視領域才華橫溢,還在音樂、戲劇等舞臺藝術領域也頗有建樹。歌曲《忘不了》《天藍藍海藍藍》《民以食為天》、音樂劇《赤道雨》、話劇《為了祖國》《海軍世家》《天邊有群男子漢》《危機公關》等作品同樣廣受好評,屢獲大獎。多年來,他還是雙擁晚會等文藝演出的核心主創,在圓滿完成重大創演任務上貢獻出智慧和力量。
終身成就並不是藝術創作的終點,而是繼續攀登高峰的助力點和加油站。儘管兌現了40年前對戰友的鄭重承諾,但周振天表示依舊要為新時代的官兵傾情書寫。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周振天創作的反映李大釗革命生涯和建黨精神的電影《火種》等作品,下一步也將陸續與廣大觀眾見面。牢記初心使命,深耕軍旅沃土,永做文藝戰士,打造影視精品,可能是對周振天藝術成就的最好寫照。
(作者:趙衛國,係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創作聯絡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