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數字化手段全面呈現越劇音韻體

2023-01-11 11:03: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越音易通上線:

  以數字化手段全面呈現越劇音韻體

  本報記者 劉 淼

  日前,一款名為“越音易通·越劇語音電子字典”(簡稱越音易通)的App實現了漢字譯越音,讓戲曲學習也用上了字典。

  作為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雙高”建設重點項目,越音易通濃縮了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副教授錢麗文長達24年的教學思考,歷時5年開發完成,收錄了近6000個根據越劇語音聲、韻、調整理的常用漢字,當使用者遇到發音問題時,可以逐字逐句聽音學習,初學者也能在其中學習到各個流派的起源以及唱腔特點……越音易通以數字化手段全面呈現越劇音韻體系。

  與此同時,由錢麗文編著的《越音易通·越劇音韻字彙》也出版面世。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越劇表演藝術家、浙江藝術學院特聘教授茅威濤認為,越音易通App與圖書如同越劇語音的《新華字典》,在學術及應用上推動了越劇的學習和推廣,為越劇學子及愛好者的研究傳承提供了新的路徑。

  突破越劇音韻傳承瓶頸

  在中國傳統戲曲中,音韻體系對劇種的風格、音樂、氣質、形式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與影響。字韻決定咬字,咬字決定字勢,字勢決定音勢,音勢影響行腔,行腔影響旋律,旋律影響表演節奏,表演節奏構建演劇風格……由此可見字韻在越劇藝術表演中的重要性。

  越劇在嵊州方言的基礎上,吸收戲曲中州韻、上海方言、杭州方言的部分特點,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對獨立的語音。然而,由於從藝人員出生地不同、演出團體歸屬地不同等原因,越劇發音在不同院團、不同地域中存在差異,因此越劇音韻研究長期以來都是越劇研究中的弱項。

  此外,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雖然有《越劇語音》教材為越劇唱腔、唸白提供了教學指導,但仍遠遠不足以滿足當下越劇發展傳承的需要。即使是專業從業人員,遇到新劇本、新唱段時,也會出現有些字不知道該怎麼念的情形,需要搜尋資料或諮詢專家、老師才能確定,較為費時費力。非專業人員囿于基本沒有受過專業訓練,遇到越劇發音問題時,即使每個字有音標,也不一定能念準確。

  “浙江作為越劇的發源地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如何更好地傳承與發展越劇藝術,如何培養適應社會與時代發展需要的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緊迫而嚴峻的課題。”錢麗文深耕越劇教學20餘年,也一直在尋找突破越劇音韻傳承瓶頸的辦法。

  越劇學習有“字典”可查

  突破的契機來自錢麗文的一次美國之旅。旅行的途中,錢麗文收到一位馬上要錄製越劇節目的演員的發音求助資訊,但由於時差原因,她沒能及時告訴演員那個字的準確發音。當錢麗文看著手裏流暢英漢互譯的翻譯軟體,突然靈光一閃,如果越劇也有這樣一個軟體就好了,這樣學生有需求就可以直接查詢,不會存在時間被耽誤的問題。

  回國後,錢麗文的這個想法得到同事的贊同。於是,她正式向學校提出建設“越音易通”項目。

  “一開始覺得每個字的音標、聲調都在我的腦子裏,後來發現真要做起來,每一個字都要花很多時間。”錢麗文在App建設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要把越劇語音搬到App裏可比想像中困難得多。

  由於越劇語音的拼音、聲調與中文拼音的區別較大,哪個字該放在哪個韻,必須推敲,不能模棱兩可。為了確定一個字的讀音,錢麗文常常要打電話、查資料、聽錄音、看視頻甚至專程赴上海、嵊州、紹興等地請教專家,確保每個字讀音正確。“我看了無數遍《紅樓夢》《梁祝》《祥林嫂》的戲曲電影,就為了查一個字,把耳朵貼在螢幕上反反覆復地聽。”回憶這一路走來的努力,錢麗文感慨不已,“項目歷時5年,能夠順利完成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援,以及領導、專家、同事的幫助。戲曲學院周偉君、龔利為小生唱段唸白錄音,華渭強、俞會珍為老生、老旦唱段唸白錄音,呂靜為傅派、呂派唱段唸白錄音等等。”

  最終成型的越音易通App包含越劇音韻的一些基礎知識、字韻匯集和流派唱段用韻白表現的內容。配套的專著《越音易通·越劇音韻字彙》從漢字語音學的角度出發,根據越劇語音聲、韻、調,將近6000個常用漢字(包括多音多韻字)進行系統化整理,標注音標與聲調,按越劇韻目的“四尾”分塊排列,以便查閱,全面呈現越劇語音聲韻體系,科學規範越劇語音標準,是越劇審音辯字的實用工具書。

  深度融合“網際網路+”與傳統文化教學

  越音易通App是國內外首創的戲曲(越劇)查字翻譯電子字典,這項研究開發填補了越劇音韻理論與新媒體技術融合的空白,為戲曲學習與電子工具結合提供範例。

  這一應用打破了傳統的戲曲學習模式,學習者可隨時隨地學習,而且是系統的、立體的、有聲的、可查詢的,有利於當下專業人員及非專業人員的學習。“希望更多的越劇愛好者能借助這一工具深入遨遊越劇世界,推進戲曲的傳承及弘揚,讓越劇在網路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錢麗文説。

  “錢麗文用她的教學經驗為越劇未來的從業者梳理出了一部帶有學術性、專業性的著作,其良苦用心在此浩大的工程中可見一斑。這款App對廣大越劇愛好者而言是一個實用性特別強的工具,更是浙藝在越劇藝術傳承教學方面作出的一大貢獻。”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院長黃杭娟説。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