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鞏固“穩”的基礎 蓄積“進”的動能

2022-11-21 09:0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王雨蕭、申鋮、魏玉坤)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10月份國民經濟數據顯示,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民經濟延續恢復態勢。當前,各地加快落實穩經濟各項政策舉措,鞏固“穩”的基礎,蓄積“進”的動能,乘勢而上拓展經濟進一步回穩向上空間。

  抓好高效統籌

  鞏固經濟恢復基礎

  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佈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要求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

  福建福州加快做好原中高風險區調整、解除工作;青海西寧細化工作目標、核酸檢測等相關內容;文化和旅遊部印發通知,明確跨省旅遊經營活動不再與風險區實施聯動管理;交通運輸部修訂發佈六個疫情防控工作指南,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

  當前是拓展經濟回穩向上態勢的關鍵窗口期。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多措並舉鞏固經濟恢復基礎。

  近日,濟南軌道交通6號線西部標段進入盾構施工階段。通車後,這條線路將串聯多個大型客流集散點和重點發展區域,成為加速城區生産要素流動的“黃金線”。

  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是擴大國內需求、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今年前10個月,我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3.1%,投資項目(不含房地産開發投資)到位資金增長22%。

  “我們將充分發揮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製作用,進一步加快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金投放使用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説。

  消費是暢通國內大迴圈的關鍵環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四季度是傳統消費旺季,各地政策持續加力,促進消費加速恢復——浙江紹興發佈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若干政策,在購置補貼、人才購車優惠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寧夏銀川啟動“夜經濟消費券”政府惠民補貼活動;廣東鼓勵家電“以舊換新”活動持續至11月底……

  穩住1.6億多戶市場主體,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關鍵。

  “不久前,我們又收到了一筆緩稅‘紅包’,達163萬元,為公司增添了穩産能拓市場的底氣。”安徽銅陵正豪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紀沿海説。

  截至11月10日,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7萬億元;福建廈門明確階段性降低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率等幫扶措施;陜西從減輕市場主體經營負擔等方面出臺50項舉措,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我們將持續抓好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落實,進一步鞏固健全留抵退稅工作機制,助力宏觀經濟大盤回穩向上。”國家稅務總局總審計師蔡自力説。

  夯實安全之基

  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

  近日,東北三省陸續宣佈今年糧食作物秋收工作基本結束,中國重要糧食産區迎來豐收。

  “今年合作社種植了兩萬多畝大豆,平均畝産在400斤以上,是産量最高的一年。”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集賢縣永勝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劉明坤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抓好糧食生産,是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年各方面加大糧食生産保供力度,早稻和夏糧合計增産31億斤。秋糧目前已收穫超過九成,全年糧食産量有望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説。

  眼下全國多地進入供暖季,做好冬季能源保供,關乎百姓溫暖過冬和企業正常生産經營。

  進入11月中旬,長慶油田全員進入保供“應戰狀態”。“五大氣田日産天然氣産量攀升到1.4億立方米以上高點運作,全力保障京津冀和陜甘寧蒙等地民生用氣。”長慶油田氣田開發事業部副經理李蓮明説。

  孟瑋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各有關方面加強統籌協調,突出抓好民生用氣保供穩價,同時支援上游供氣企業加大增儲上産力度,保障整個供暖季特別是高峰保供需要。

  下半年以來,多項重大能源工程喜報頻傳,不斷夯實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基礎——

  西氣東輸四線工程開工建設,進一步完善西北能源戰略通道;中國海油勘探發現我國首個深水深層大氣田,探明地質儲量超500億立方米;西南地區首個特高壓交流工程——國家電網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開工,建成後每年可輸送清潔電能超過350億千瓦時……

  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對工業經濟平穩運作至關重要。

  能裝入口袋攜帶的顯示模組、能自由折疊彎曲的柔性顯示屏……在合肥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産品展廳,各類新型顯示産品讓人目不暇接。“我們打通大中小企業的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幫助中小企業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維信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德強説。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

  連日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加強産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加強監測調度和供需對接,穩定大宗商品、關鍵零部件價格;通過産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助中小企業實現“鏈式”轉型;以有效投資加快産業鏈強基礎、補短板……

  各地各部門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糧食保豐、能源保供、穩産保鏈等方面,想辦法、出實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培育壯大新動能

  推動高品質發展開新局

  翻譯耳機、超薄透明全息屏、頻譜光波治療房……走進正在深圳舉行的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現場,濃濃的科技感撲面而來。本屆高交會吸引41個國家和地區的超5600家展商參展,新一代資訊通信、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及成果集中亮相。

  打開中國經濟最新“成績單”,“高”“新”特點凸顯——

  10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比上月加快1.3個百分點;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6%;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光伏電池産品産量同比分別增長84.8%、81.4%和69.9%……

  “我國産業升級步伐加快,産業加速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對經濟的帶動增強,創新引領作用持續顯現。”付淩暉説。

  累計意向成交735.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3.9%——11月10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圓滿收官。

  “各國優質商品和服務通過進博會平臺源源不斷進入中國市場,將有力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高水準聯通,成為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生動實踐。”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説。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

  錨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一系列重要措施接連出臺——《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11月起實施;《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發佈;多部門宣佈在全國增設29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發佈,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

  重慶團結村中心站,鐵軌交錯,班列轟鳴,一列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駛出站臺,經廣西、雲南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東盟等區域的國家和地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將從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探索體制規則創新、優化物流運營組織模式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走深走實。”重慶市政府口岸和物流辦公室主任巴川江説。

  “經濟大省等重點地區經濟正在加快回穩發展。”孟瑋説,隨著穩經濟所有政策和接續措施加快落地見效,以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和財政貼息、擴大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等一系列舉措將在四季度集中顯效,工業增長動力、投資信心將繼續增強。展望全年,經濟增速有望進一步加快,回穩向好基礎將不斷得到鞏固。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