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文化旅遊,風景這邊獨好——山東以“兩創”推動文旅融合觀察

2022-06-27 09:5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記者孫曉輝、閆祥嶺、張昕怡

  “2022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26日在山東曲阜開幕,大會聚焦打造世界級文化旅遊目的地,推動“孔孟之鄉”的“詩”和“遠方”擦出更閃亮火花。

  山東擁有泰山、“三孔”、大運河、齊長城等4處世界文化遺産,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資源富集。近年來,山東以文化“兩創”為抓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旅遊名片越擦越亮。

  “文化活起來,旅遊火起來”

  在位於山東曲阜的孔子博物館禮樂傳習所,工作人員通過多元多媒展示技術,活化復原了春秋時期的蕭韶雅樂,生動演繹中國的禮樂思想。

  “過去在孔府就有古樂的傳習所,它延續了中國禮樂學習、演示和研究,現在我們通過科技手段,將這一技藝繼續延續下去。”孔子博物館名譽館長龔鵬程説。

  泰山皮影是一項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傳統民間藝術。近年來,泰山皮影傳承人通過探索“網際網路+非遺”融合發展路徑,在不破壞皮影文化純粹性與原真性的前提下,融入影視表演、時尚動漫等元素,實現了對泰山皮影的開發創新。

  山東不少新的文旅項目,注重融合“聲光電”等現代技術,讓遊客立體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隨著音樂噴泉的涌動,數百架無人機急速升空,一會兒列成孔子週游列國圖,一會兒排作《論語》書卷。這是曲阜尼山聖境打造的傳統文化燈光秀。

  汶上縣南旺樞紐是大運河的重要遺址點,被譽為大運河全線科技含量最高的“心臟工程”。當地採取了3D動畫、VR倣真龍船等一系列現代技術手段,增加遺址的體驗感和觀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前來了解和體驗運河文化。

  “山東在文化傳承方面注重統籌保護利用,一系列文化遺産項目得到活化。同時,積極探索‘文物+旅遊’‘非遺+旅遊’新模式,讓文旅內容更加豐富和深刻。”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王廷琦説。

  “文創”打開旅遊消費新格局

  淄博刻瓷、周村燒餅、泥塑面塑……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山東主會場淄博博山顏神古鎮,80余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中華老字號企業現場展示展銷,百餘款非遺産品進行線上直播,既為觀眾推介了非遺好物,又極大豐富了景區業態。

  今年初,山東省委宣傳部等聯合印發的《“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實施方案》提出,依託非遺或傳統工藝,培育手造産業。據介紹,2022年底前,山東13家5A級旅遊景區和20家重點4A級旅遊景區將建設“山東手造”展示體驗銷售專區。

  泰山景區在今年3月推出了“五嶽獨尊”“風月無邊”“如意”“虎字石刻”等首批四款數字藏品。這是山東文旅行業首次借助區塊鏈技術發行虛擬文化商品,上線後迅即銷售一空。

  濟寧高新區一家動漫企業推出了《孟母教子》《論語智慧》數字圖書,讀者用手機掃描書中二維碼,就可以在視頻平臺直接觀看相應的動畫片,實現了集文字、語音、動畫于一體的新閱讀形式,被列為全球孔子學院指定輔助教材。

  部分傳統文化技藝通過創新推出新産品、煥發新活力。坐落于孔子故里曲阜的印章雕刻企業——孔府印閣,今年成功入選“山東手造·優選100”名單。“我們今年推出了‘活字印章’,消費者通過掃碼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字。”孔府印閣銷售經理孔超説。

  “優秀的文創産品,是中國故事的生動講述、文化內涵的藝術呈現與價值觀的準確傳遞,能夠豐富旅遊內涵。”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馬廣海説。

  “詩”和“遠方”加速融合

  在孟子故里山東鄒城市,每當假期來臨,孟府、孟廟就成為研學遊的熱門目的地。“研學遊不僅是旅遊,還能體驗和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來自山東棗莊的遊客孟憲龍説,“孟母三遷”的故事廣為流傳,他專程帶孩子實地體驗。

  據介紹,鄒城市將“儒家傳統禮儀活態展示與體驗”作為重點,推出成人禮、開筆禮等一批儒家文化體驗項目,打造孟子的“成長之道”“修身之道”等10條研學旅遊線路,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魏集鎮位於濱州市惠民縣東南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擁有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魏氏莊園。

  魏集鎮黨委書記沈洪梅説,基於魏氏莊園獨特的文化價值,他們恢復了莊園古堡原貌和代表性區域八大商號、義堂南馬號、泰山行宮等,重點展示黃河文化特色。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王磊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正通過文化“兩創”新路徑,為山東文化旅遊融合高品質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據統計,2017年至2021年,山東省共接待境內外遊客38.9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4萬億元。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