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少林寺》40年 那些從未變過的俠義情結和自強不息

2022-05-10 09:00:00
來源:新快報
字號

  4月15日,一部40年前的經典功夫片經4K製作後重新上映,這部片就是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無論如何使用現代技術重制,老電影的中古感都很難抹掉,因為這是審美上的代溝。而在很多武術愛好者眼中,《少林寺》是經典中的經典,甚至許多人就是因為看了《少林寺》而走上武術之路。

  從《少林寺》到《新龍門客棧》,從《臥虎藏龍》到《功夫熊貓》,功夫片已經從本土傳播到西方,從真人拓展到動畫。受眾增加、載體多元,但不變的是懲惡揚善的思想和自強不息的精神,而這正是功夫片的內核所在。

  回望40年前,《少林寺》之所以是一部傳世經典,引領了一波又一波的功夫片熱潮,可能並不在於孔武有力的南拳北腿,而是在於烙印在中國人骨子裏的家國情懷。功夫片能夠久負盛名,或許也不是因為國人的血脈中都有武術因子,而是因為中華文化中難以稀釋的俠義情結吧。

  《少林寺》引發國人習武熱潮

  李連杰8歲習武。1974年,11歲的李連杰在中國武術比賽中獲得少年組第一名以及全能冠軍。同年,李連杰跟隨中國代表團訪美,回程在香港看了李小龍的《精武門》。從此,李連杰在心中埋下了一顆表演的種子。這就是電影的魅力。

  從1974年到1979年,李連杰連續拿了5屆全國武術冠軍。1979年,16歲的李連杰因傷退役。剛好趕上改革開放,參演電影則是他的夢想。1980年,香港中原電影公司籌拍古裝片《少林寺》,功夫巨星的傳奇故事就此展開。

  縱然李連杰在成名之後曾表示後悔拍攝《少林寺》,但這更多像是既得利益者的歉意。事實上,若非張鑫炎導演力排眾議,李連杰可能根本沒機會成為主角,李連杰當時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會因《少林寺》而大火。電影拍攝期間,李連杰每天的片酬只有1元錢。

  影片中除了李連杰,還有很多具備武術功底的演員,導演充分發揮了這些演員的優勢。無論是個人套路還是實戰對打,都是大量使用長鏡頭,特效很少。以至於現在看《少林寺》甚至會有武術紀錄片的感覺。而在情節上,《少林寺》是非常傳統的復仇劇,故事脈絡簡單,以今天的審美來看,劇情有點老套。當然,在40年前,這個貌似很簡單的“報仇紀錄片”,卻是聞所未聞的經典功夫片。

  1982年,《少林寺》一經上映,立即在全國引發熱潮,在那個一張電影票只要1角錢的年代,《少林寺》的票房高達9位數。因為一部電影,嵩山少林寺成了旅遊名勝,也成了許多熱血青年的嚮往之地,比如王寶強。這就是電影的魅力。

  時至今日,很多習武人士回憶起上世紀80年代,都不會忘記《少林寺》。北勝蔡李佛館會長曾強説:“很多人看了《少林寺》這部電影之後喜歡上了武術,那時廣州的公園裏有很多人打拳。”國內著名武術指導黃銘健談起《少林寺》更是讚不絕口,坦言對自己的觸動極大。“《少林寺》是一部神作,那真的是功夫人拍的功夫片,這部電影我是在廣場看的露天電影,看完讓我堅定了練武的信念,也讓我第一次有了加入電影行業的念頭。”黃銘健説。

  黃銘健:《新龍門客棧》開啟功夫片2.0

  黃銘健出生於廣州,父親是廣州市武術教練黃達雄。從5歲起,黃銘健便開始練習虎鶴雙形拳。11歲進入廣東省武術隊,曾拿到武英級運動員稱號,還在1991年獲得了全國比賽的南拳冠軍。可以説,黃銘健的少年時代,武術是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項課業。

  受師兄引薦,剛奪冠的黃銘健得到了與著名武術指導程小東相識的機會。當時,徐克和李惠民正在籌拍《新龍門客棧》。“在廣州某酒店,我第一次見到程小東,”黃銘健説,“程指導給了機會讓我做武打替身,這是我入行的第一步。”

  《新龍門客棧》的拍攝分為兩個階段,在敦煌拍了兩周,然後在香港又拍了一個月。回憶起這部戲,黃銘健表示,以前看影視劇覺得很高大上,實拍才知道背後的辛苦。黃銘健説:“我那是第一次去大漠,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景象。”

  大風一起,黃沙撲面,而且條件非常艱苦。“這部戲裏有很多大明星,他們都很敬業,而且一點也不挑剔,”黃銘健説,“大漠裏的伙食一般,我們以為不能吃,轉過頭就看見梁家輝、甄子丹、林青霞和張曼玉正在吃,那我還有什麼好挑的。”另外,由於大漠裏缺水,洗澡只能用桶打水互相淋,黃銘健開玩笑地説:“我們都戲稱和女明星們一起洗過澡……”

  《新龍門客棧》是黃銘健參與製作的第一部影片,他坦言深受啟發,也讓他意識到了電影和武術在表達形式上的不同。1992年夏天,黃銘健參加了該片在香港的首映禮。

  在黃銘健看來,《新龍門客棧》開啟了功夫片的2.0時代。黃銘健説:“在《少林寺》之後,電影人又拍攝《武當》《中華英雄》等影片,經過10年的積累,導演、攝影的功力都提高了許多,再加上電影技術進步,影片拍攝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才有了《新龍門客棧》。”

  時至今日,《新龍門客棧》仍然是功夫片的一個標桿。黃銘健表示,30年過去了,功夫片仍然在借鑒《新龍門客棧》的拍攝手法。黃銘健説:“只有超越《新龍門客棧》,功夫片3.0時代才會到來。”(記者 王敵)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