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付費閱讀為什麼那麼難

2022-04-25 09:0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隨著網際網路和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都發生了改變。據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20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網路線上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9.4%。

  數字閱讀受到現代人的歡迎和追捧,一方面是因為現代人閱讀更傾向利用網路條件和碎片時間,獲得閱讀的滿足;另一方面,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對短、平、快的閱讀需求與日俱增,讀書更希望能解決實際問題。

  近年來,讀者對於網路內容的付費意願越來越高。以知乎為例,知乎在2021年平均月付費會員數量為510萬,較2020年增長114.8%。樊登讀書APP運營9年來,用戶數已突破5500萬,且穩定盈利。

  不過,讓更多讀者為閱讀付費並不容易。微信公眾號試水付費閱讀的道路就很曲折。儘管微信推行付費閱讀的初衷是想進一步激活原創內容輸出,但是讀者似乎並不買賬。新浪科技曾在微博發起調查,如果你訂閱的微信公眾號開始收費,你會怎麼做?其中,約七成網友表示會取關,剩餘大部分網友表示,會看文章具體情況而定,只有約2%至3%的網友願意付費閱讀。

  從讀者的角度看,如果只是一般性閱讀內容,免費肯定優於付費。如果付費內容沒有不可取代的價值,讀者一定會“用腳投票”轉向免費內容。縱觀那些收費且盈利的內容平臺,為用戶提供“幹貨”是他們敢收費的底氣。在資訊過載的網際網路環境下,用戶對高品質內容的追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會變得更高。只要平臺把握內容專業品質,提供超越他們期望的産品和服務,讀者是不會吝嗇錢包的。

  付費閱讀增長空間很大,但也不能一蹴而就。閱讀畢竟不是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大部分國民的閱讀習慣還在養成階段。因此,內容平臺不妨為付費和免費規劃不同的內容庫,匹配不同的産品渠道及對應的收益體系。一方面,可以利用免費內容充分激活下沉用戶,拓展更多疆土,為企業帶來更多增量;另一方面,必須努力持續産出有價值的內容吸引付費用戶,進一步滿足用戶對優質內容的期待。還要看到,付費閱讀最大的阻礙也許不是會員費,而是盜版。各種違規轉載、盜版、抄襲、資源共用群的問題是破壞行業生態的癥結所在。只有保護好智慧財産權,內容付費才能贏得更好的未來。(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姜天驕)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