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有個電影圈子
海報:千年古都有個電影圈子 新華社發 盧哲 邵瑞 編制
新華社西安4月7日電 題:千年古都有個電影圈子
新華社記者張思潔、趙英博
距離西安市地標大雁塔不遠處,有一片影視愛好者的樂土:20世紀的置景車間坐落在枝幹遒勁的梧桐樹旁,老電影巨幅海報張貼在古樸的紅磚墻上,放映機、膠片和鏡頭組成的大型雕塑在落日余暉中更顯年代感。
這裡是佔地面積約150畝的電影圈子·西影電影産業集聚區。它的前身是西安電影製片廠——新中國成立後在西北建立的第一個電影製片基地。
如今,西影電影圈子由西影藝術檔案館、膠片電影工業館、西影電影博物館、星光大道、商業綜合體等組成,成為集影視展覽和休閒娛樂於一體的“露天電影博物館”。建廠之初的攝影棚、辦公樓等老式建築點綴其間,各式放映設備和道具實物被小心珍藏。
到復古海報前打卡留念,在以電影為主題的咖啡館喝一杯下午茶……更多年輕人的目光聚焦於此。“不論是自己來逛展,還是週末帶孩子來娛樂,文藝范兒十足的西影電影圈子已經成為我們休閒放鬆的好去處。”西安市民楊女士説。
西安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58年。在蒼茫的西北大地上,一代代西影人一邊建設一邊創作,搭建了門類齊全的電影生産設施和創作體系。
20世紀八九十年代,西影人以山川溝峁和荒野田地為背景,開創了西部電影藝術流派,創作了《老井》《野山》等一系列反映西部地域特質與獨特人文魅力的影視佳作,西影廠也被譽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藝術搖籃。
2009年,西影廠改組為西部電影集團,並於2016年對老廠區進行改造提升。2019年8月,西影電影圈子正式對外開放,不僅深度還原20世紀的廠區實景,還增加咖啡館、西餐廳等休閒場所,涵蓋投資、創作、拍攝和文化體驗的影視産業鏈在這裡不斷完善。
走進西影藝術檔案館,可以看到一摞摞泛黃的手稿、腳本和劇照。這裡保存著西影廠出品的303部電影的書面資料。
在西影電影博物館,30多輛拍攝用的老爺車、來自全球各地的300多部放映機、2萬餘本電影膠捲,帶觀眾走進電影世界。
膠片電影工業館內的洗印車間保存著完整的膠片洗印生産線。為了對珍貴的膠片影像進行數字化存儲,洗印車間于2007年開始高清影像修復工作。
“我們利用車間原有洗印設備對膠片進行清潔表面污漬等物理修復,再通過軟體修復和人工精修的方式,逐幀修復畫面、音頻和色調,保存好眾多經典影像。”西影傳媒影像修復中心主任雷剛説。
近年來,新一代西影人持續奮鬥在影視産業一線。以治沙英雄石光銀為原型的《大漠雄心》、帶著濃濃“陜味”的《裝臺》、展現鄉村振興鮮活故事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大批現實題材影視作品不斷“吸粉”。40余家影視機構陸續入駐西影電影圈子,涵蓋電影策劃、劇本創作、影視投資、後期製作等。
“我們將持續完善影視産業鏈條,規劃建設西部影視産業基地,加強數字攝影棚集群、內景外景基地等基礎設施建設,導入並培育影視器材租賃、外景拍攝等産業環節,促進西部影視精品迭出。”西影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黃獻松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