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家名片”裏的中國故事

2022-01-21 08:5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紀念郵票
  資料圖片

《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
  資料圖片

1月13日在澳大利亞雪梨一家郵政局拍攝的虎年生肖郵票和紀念幣。
  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攝

  1月5日,一個寒冷的冬日,上海下起了濛濛細雨。天還沒亮,許多人冒雨趕往附近的郵政網點。這一天,《壬寅年》虎生肖郵票發行。

  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淩晨5時,上海盧灣郵政支局大廳裏已是人頭攢動。不少人頭一天晚上就在此等候,為的就是第一時間搶購到虎年生肖郵票。

  每當郵票首發,全國各地都能看到搶購的場景。一枚小小的郵票,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

  “郵票于方寸之間凝聚中華文化,詮釋民族精神,講述中國故事。”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郵政業務部原總經理王志奇向記者介紹説,郵票作為“國家名片”, 銘刻著國家民族的前進步伐。

  方寸之間,見證歷史時刻

  這個冬天,全世界都在期待一場奧運盛會。王志奇也不例外,但他的期盼中,還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2月4日,當北京冬奧會開幕時,《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紀念》郵票也將對外發行。

  中國將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盛會,郵票將成為這一盛會的重要見證。中國郵政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設計了一系列紀念郵票,包括《北京2022年冬奧會——雪上運動》《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上運動》《北京2022年冬奧會——競賽場館》等以及即將發行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紀念》郵票。

  《北京2022年冬奧會——競賽場館》紀念郵票的設計者為中國集郵有限公司設計師郭志義。郭志義説,設計方案的修改和完善經歷了半年多的時間。這期間,他反覆聽取冬奧會專家意見,還專門前往冬奧場館進行實地調研。僅背景中雪花和山丘的形狀,就修改了數十次。

  作為歷史的見證者,每一枚郵票都值得被精心設計。翻開一本本集郵冊,一件件歷史大事躍然紙上。

  回望剛剛過去的2021年,我們看到的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共産黨迎來百年華誕,郵票忠實記錄下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

  2021年7月1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紀念郵票1套20枚,紀念封1套1枚。《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紀念郵票是建黨週年系列郵票中發行枚數最多、表現內容最廣、發行規格最高的一套。郵票採用連票設計形式,以紅色、金色為畫面主基調,運用油畫寫實手法表現,並採用連綿不斷的飄帶貫穿整體,寓意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光輝歷程。

  紀念封採用黨徽、“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金色字樣、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慶祝活動標識、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大型漆壁畫作品《長城頌》等作為表現元素。

  7月1日早上,全國各地的郵票銷售網點前排起了長龍。許多人手持紅旗,目光裏充滿欣喜與期待。

  從郵局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紀念郵票、紀念封,將其小心翼翼夾在書冊中……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揚子江路郵政支局,市民張長齡終於買到了心心唸唸的紀念郵票。“這套20枚的紀念郵票濃縮建黨百年的大事件,珍貴無比,一定要收藏!”張長齡説。

  在海南省海口市南寶路郵政支局,買到郵票的黃先生興奮地説:“我6點就過來排隊了。這次發行的紀念郵票,記錄了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繁榮昌盛的百年曆程,非常有意義。”

  一枚枚郵票串聯成歷史的時間軸。順著時間軸,回首極不平凡的2020年,映入眼簾的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

  2020年5月,中國郵政特別發行了《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郵票。該套郵票採用連票的形式,郵票圖案中“眾”字將兩枚郵票緊密連接,寓意著面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凝聚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

  王志奇向記者回憶説,這套郵票凝聚了設計者大量心血,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精心雕琢、反覆修改。“例如,郵票中有醫務人員身著防護服的形象。在設計草圖中,手套套在了防護服袖口的裏面,國家衛健委的專家指出,手套應該套在袖口外面,我們立即進行了修改。”王志奇説。

  小小郵票,方寸之間,見證歷史時刻。1949年10月8日,新中國第一套郵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誕生。從此,郵票的發行始終與國家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王志奇説,“每一年,郵票發行計劃的編制都是以時代與社會發展的大脈絡為前提、為主線。新中國成立以來,郵票幾乎沒有缺席過國家社會發展的重大歷史時刻。”

  匠心獨運,弘揚中華文化

  用曾侯乙編鐘演奏的中國古曲《竹枝詞》,您聽過嗎?

  曾侯乙編鐘是國家一級文物,自面世後僅有三次演出,其中一次就被著名郵票設計家邵柏林收錄在《曾侯乙編鐘》郵折的微型唱片裏,以郵票的形式永久珍藏。

  如今,郵票不僅僅是寄託牽掛的“郵資憑證”,也可以當作獲取知識的“百科全書”,成為稀有罕見的“藝術品”“收藏品”。郵票的設計、開發和發行,在弘揚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等方面,正在發揮著鑒古知今的傳播功能。

  2009年9月,中國發行首套多媒體郵票《唐詩三百首》,具有可視、可聽、可觸、可聞的特點。這套郵票以中國傳統水墨畫為邊飾,以《下江陵》《望岳》《琵琶行》《無題》《望月懷遠》《登鸛雀樓》6首詩歌配圖作為郵票內容。

  翻開《唐詩三百首》郵票,我們頓時走入詩情畫意中:可以踏歌下長江,“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也可以登樓唱黃河,“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可以登臨泰山望岳,詢問“岱宗夫如何”,聽答“齊魯青未了”,也可以憑欄遙望星空,與對岸同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可以低吟無盡的纏綿,“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也可以聆聽琵琶聲聲,“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這套郵票還利用當時最先進的雕刻製版印刷技術,將《唐詩三百首》約二萬五千字悉數鐫刻在一版郵票之內,雕刻的每個字都可以如同碑刻一樣被觸摸到。其設計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郵票設計師王虎鳴感嘆:“整個《唐詩三百首》一本書,我們都濃縮于一版郵票上了!”

  郵票在手,可以讀唐詩,也可以覽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認知天象、物候、時令和大自然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與社會實踐,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歷時5年,中國郵政推出《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及特殊版式“小全張”(把全套郵票印在一張小型紙上的郵票),成為集郵愛好者爭相收藏的精品。

  “我們將四套24枚郵票形成一個圓,既表達了地球是圓的,四季週而复始、氣韻流動的理念,同時也傳達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圓滿、圓融的概念。”王虎鳴介紹,“小全張”邊飾使用了中國古代數學、天文學著作中的元素,如日、月、星斗等,描繪了古人如何通過觀察自然來確定二十四節氣,從事農業生産和生活。郵票中心展現了太極、地支、黃道度數與二十四節氣的對應關係,表達了中華民族一直以來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講究天人合一的思想。

  設計過100多套郵票的王虎鳴認為,郵票的語言不是純粹的繪畫語言,是一種高度的濃縮,通過對主題進行昇華,從而賦予郵票更高的美學價值。

  郵票設計和製作不僅在藝術上傾注匠心,還及時引入最新科技成果。從全真彩熒光到變角度隱形,從多媒體視聽到AR(增強現實)互動,郵票越來越有“科技范兒”。2021年9月發行的《江山如此多嬌》特種郵票小型張,看似簡單樸素,但“暗藏玄機”。用紫外燈對著郵票照射,我們會發現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雪》清晰可見;用手機掃一掃,還能觀看配樂詩朗誦版的《沁園春·雪》,收穫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

  以“郵”為媒,促進中外交流

  1月14日,聯合國郵政管理局宣佈,為慶祝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召開,聯合國將發行主題為“體育促進和平”的郵票。這是聯合國首次為冬奧會發行郵票。

  郵票在國際舞臺上同樣廣受關注。中國郵票題材對國際郵票發行産生了較大影響。很多國家吸取了中國生肖概念發行郵票,據統計,全球約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過3500多種生肖郵票,擴大了中國生肖文化的影響力。近日,澳大利亞郵政局推出虎年生肖郵票和紀念幣,慶祝中國農曆虎年的到來。

  海外郵政機構在設計生肖郵票時,經常請華裔設計師執筆設計,以便更好地呈現中國文化。華裔藝術家麥錦鴻多次參與設計美國的生肖郵票。他説,自己在紐約華埠的個人成長經歷,為他的藝術設計生涯提供過無數靈感。從小在中國城過春節的熱鬧場景一直都是他藝術創作的源泉之一。他從燈籠、舞獅、舞龍、對聯、爆竹、紅包、賀歲果盤、倒福字等眾多中國年俗符號裏獲得設計啟發。

  王志奇認為,中國郵票和集郵産品在國際集郵界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使者。

  長期以來,郵票還在外交中發揮獨特作用。

  2021年12月11日,中國和伊朗建交50週年紀念郵票發行儀式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這是慶祝兩國建交50週年系列活動之一。

  《中伊建交50週年》郵票圖案分別選取中國的廣濟橋和伊朗的郝居橋。廣濟橋畫面採用45度視角,展示了廣濟橋梁舟結合、造型古雅的藝術風格;郝居橋畫面展現了古橋獨特的藝術風貌。

  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日益頻繁,中外聯合發行郵票應運而生。“中外聯合發行郵票多數是用於共同紀念兩國建交,聯合發行郵票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中外雙方在選題設定、圖稿設計和郵票印製發行上精誠合作,通過郵票發行這種方式促進了雙方人民的互相了解。”王志奇説。

  從《諾爾曼·白求恩誕生一百週年》郵票,到《中伊建交50週年》郵票,中外聯合已經發行了49套郵票。這些郵票的題材十分廣泛,涉及人物、動物、植物、器物、風光、建築、繪畫、體育、民俗等各方面,充分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交往的悠久歷史。2022年計劃發行《中墨建交五十週年》郵票等。小小郵票就這樣成為友好使者,刻印著各國人民的友誼。

  共建“一帶一路”已發展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和國際合作平臺,與“一帶一路”相關的郵票也深受海內外歡迎。

  中國郵政先後發行了“一帶一路”主題直接相關郵票6套20枚,以郵票的形式弘揚絲路精神。以2021年發行的《絲綢之路文物(二)》為例,該套郵票共4枚,郵票圖案內容分別為海上絲綢之路4件珍貴文物——凸瓣紋銀盒、長沙窯青釉褐斑模印貼花椰棗紋執壺、波斯孔雀藍釉陶瓶、龍泉窯青釉菊瓣紋盤。

  民心相通是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社會基礎,郵票是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載體。打造以郵票為主題的交流合作平臺,對深度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