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聚焦當代文學研究歷史化趨勢

2021-11-05 09:2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本報電 (胡志、張羽珺)10月22日,由中國新文學學會、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聯合舉辦的“新文學學會第34屆年會暨當代文學研究歷史化趨勢研討會”開幕,140多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參加研討。

  自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出版和“重返八十年代”研究方法提出以來,當代文學研究步入歷史化進程。文學研究的中心不僅是對作家作品意義的分析闡釋,同文學創作、評論等相關的文學制度、期刊文獻史料、人物本事等都被納入當代文學研究視野,産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在這一背景下,圍繞“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歷史化趨勢”,與會學者就當代文學研究歷史化的現狀與理論、歷史化與文學批評、當代文學史編寫、當代文學史料學建設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武漢大學教授於可訓結合自己及前人編寫文學史的經歷,強調文學作品個體閱讀經驗的重要性,倡導撰寫“有血有肉的文學史”。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子善則以三個研究考證實例,點明“歷史化”應該建立在可靠的史料基礎上,解決具體的文學史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光煒從郭小川詩歌的考證等出發,主張從一項項具體研究入手推進當代文學研究的“歷史化”。浙江大學教授吳秀明從“歷史化”概念問題、研究主體與文史互證等方面對“歷史化”研究路徑做了系統闡釋。

  圍繞歷史化與文學批評、文學史之關係,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劉勇認為,文學史研究應當對接當下生活。南京大學教授吳俊認為,文學史首先由文學批評和批評史建構而成,“歷史化”作為學術實踐應該從對象史料的充分挖掘、史料分門別類的整理、專門史研究三個方面進行努力。

  歷史化與史料研究也為與會學者所關注。武漢大學金宏宇教授提出“限制闡釋”的實踐路徑與操作方法。中山大學郭冰茹教授闡述了訪談錄、口述史進入文學史書寫的價值和意義。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