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花樣中秋節,“月”享團圓夜

2021-09-22 08:4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題:花樣中秋節,“月”享團圓夜

  新華社記者葉昊鳴、鄒多為

  皓月當空,丹桂飄香。

  作為沿襲千年的傳統節日,中秋始終承載著月圓人團圓、平安闔家歡的樸素觀念。光陰荏苒,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雖然讓人們在吃、遊、玩等方面擁有了新的體驗,但那份精神內涵卻傳承至今。

  每年中秋節,吃月餅是不少“吃貨”的頭等大事。

  豆沙餡、蓮蓉餡、五仁餡、蛋黃餡……無論是在街頭巷尾,還是在購物App,月餅作為中秋節必不可少的內容,始終佔據著人們心中的“C位”。

  據艾媒諮詢發佈的《2021年中國月餅市場與消費趨勢調查報告》顯示,近九成中國消費者認為中秋和月餅是團聚的象徵。而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人們對傳統節日提高重視、走親訪友的需求逐漸增加,預計2021年我國月餅銷售規模將達到218.1億元。

  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基礎上,月餅也“吃”出了新花樣:桂花豬油細沙餡、陳皮豆沙餡、麻辣小龍蝦餡等口味成為老饕們的新愛;融合傳統圖案元素的文創月餅讓中秋更添“文化味”;響應“反對浪費”倡議、滿足“一次吃完”需求的迷你月餅越發走俏……

  儘管月餅不盡相同,風俗五花八門,但包含的美好祝願始終如一:小小一塊月餅,寄託的是思念,是牽掛;展現的是傳統,也是潮流。

  今年中秋期間,出行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中秋節假期全國累計國內旅遊出遊8815.93萬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87.2%;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71.49億元,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78.6%。而在這其中,中短途旅遊成為主要方式。

  首次夜間對外開放的南京長江傳奇遊輪、“戴”上口罩的揚州瘦西湖五亭橋……限于疫情和假期時長,不少江蘇人選擇在本省就地開始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

  據攜程發佈的《2021年中秋假期旅遊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1日9時,今年中秋假期周邊遊預訂人數佔出遊總人數比例的56%,高於2019年中秋和今年端午、清明假期水準;酒店訂單量相比2019年增長超20%。今年中秋成為近年來周邊遊需求最為旺盛的小長假。

  中短途旅遊雖然無法在多地飽覽不同景色,但並不妨礙“微度假”中的沉浸式體驗。以山野廚房、篝火晚會等産品為主的露營旅遊,讓不少遊客重新親近自然、回歸生活本質;方便情侶、親子或者全家出遊的自駕遊,既賦予旅遊滿滿的自由度,也讓親人朋友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

  節日期間,有人選擇旅遊出行,也有人選擇在市內遊玩。

  可愛的月兔燈籠、精緻的古風折扇……來到京西商圈華熙LIVE·五棵松的調調街,國風潮趣秀出的穿越氣息撲面而來。

  “人流量爆表!原本只準備1300份小禮品,現在‘省’著發也送出了2000份。”現場工作人員魏薇忙得不亦樂乎。在她看來,中秋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如今國潮“正當時”,體驗傳統服飾和粧造,跟著國學老師在開學禮、飛花令中盡享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頗受市民喜愛。

  小長假期間,花樣繁多、創意十足的活動不僅讓顧客享受著節日時光,也點燃了消費市場,拉動了節日經濟。截至21日17時,華熙LIVE·五棵松客流同比增長15%,營業額同比增長10%,預計中秋假期單日平均客流將達到12萬人次。

  除了北京,不少地方為了增加節日氛圍,也紛紛推出了應景的娛樂活動:

  湖北武漢蔡甸區,火樹銀花照亮夜空,五彩焰火燦爛奪目,一場場大型沉浸式焰火劇場秀讓近1萬名民眾在聲、光、焰、影、劇中歡呼雀躍;

  浙江舟山定海區,穿漢服、玩投壺、踢毽子等一系列韻味十足的傳統民俗活動讓當地民眾既減輕了工作生活中的壓力,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更好了解、學習民族文化;

  青海西寧城西區,甜醅子、特色燒烤、土火鍋等美食讓人垂涎三尺,從傳統夜宵夜市到沉浸式音樂餐廳,這裡的人們舒緩心情,在美食的海洋中暢遊……

  賞一輪明月,品一口月餅,道一聲團圓。傳承千年的中秋佳節,曾經寄託著人們對“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期盼,如今更見證著中華民族家庭團圓、民族同心、小康月圓的美好生活和未來。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