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聚焦三星堆新發現

2021-03-30 11:1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近日,四川三星堆考古新成果的發佈,讓神秘的古蜀遺址備受矚目。考古現場頗具科技感的發掘艙和各种先進設備,也在年輕人中圈了一波粉。

  6座“祭祀坑”的新發現,有助於解開圍繞三星堆遺址的諸多謎題,豐富和深化人們對三星堆文化及其與周邊地區文化關係的認識,也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進程研究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一三星堆遺址為何引人注目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鎮,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湔江(鴨子河)南岸。遺址得名于清嘉慶年間《漢州志》:“廣漢名區,雒城舊壤……其東則涌泉萬斛,其西則伴月三星”。三星堆遺址分佈面積約12平方公里,是四川盆地目前發現夏商時期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中心性遺址。

  自1986年三星堆1號、2號“祭祀坑”被發掘以來,三星堆遺址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高2.6米的青銅大立人、雄奇瑰偉的青銅神樹、紋飾精美的大型金杖、造型誇張的青銅面具和戴金面罩青銅頭像……兩個坑出土了不少前所未見的珍貴文物,揭示了一種全新的青銅文化面貌,也帶來了許多令研究者爭相探索的謎題。

  20世紀80年代至今,通過開展大規模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陸續發現三星堆古城、月亮灣小城、倉包包小城、青關山大型建築基址、仁勝村墓地等重要遺跡,不斷明確三星堆遺址分佈範圍和結構佈局。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考古工作者新發現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雷雨介紹,新發現的6座坑與1986年發掘的2座坑共同分佈于三星堆城墻與南城墻之間的臺地東部,周圍分佈著與祭祀活動有關的矩形溝槽、圓形坑和大型溝槽式建築等。經過持續數月的發掘,現已出土金面具殘片、鳥型金飾片、眼部有彩繪銅頭像、巨青銅面具、精美牙雕殘件等文物500余件。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指出,這次新發現將豐富和深化我們對三星堆文化的認識,有助於更加全面地了解成都平原與其周邊地區文化的關係,有助於解決三星堆遺址“祭祀坑”性質、文化內涵和三星堆文化斷代研究等關鍵性的問題。

  二此次考古發掘有何創新

  “這次我們的考古發掘,在理念和方法上都有創新。”此次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冉宏林對記者説,文物保護貫穿整個發掘過程,從方案編制、設施設備配置到具體工作操作,各個環節都有文物保護人員參與。整片發掘區被考古大棚覆蓋,6座“祭祀坑”上搭建了恒溫恒濕的工作艙。工作人員都穿著防護服進入,在可升降平臺上開展工作,身體不接觸坑內地面。考古現場還設有應急保護實驗室,運用先進技術為出土文物保駕護航。

  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合作也是一大特點。此次發掘工作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等30多家單位參與。“不同單位的多學科研究人員不僅參與考古發掘,還參與研究方案的設定、樣品的採集等,避免出現考古發掘和多學科研究‘兩張皮’的局面。”冉宏林説,根據發掘中的具體問題,針對性地選擇研究人員,比如4號坑灰燼層的研究,特意邀請消防隊員參與,這在此前的考古發掘中從未有過。

  此外,考古大棚內設有24小時不間斷拍攝系統,並安排專人進行資訊採集和記錄。“考古發掘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我們盡可能保留足夠多的資訊,為今後的研究提供足夠豐富的資料。”冉宏林説。

  三星堆“祭祀區”考古發掘專家諮詢組組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認為,國內多單位、多學科參與三星堆發掘研究工作,搭建一流的考古發掘大棚、工作艙、實驗室設施,是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積極探索與實踐,對於日後開展大型考古項目具有引領、示範作用。

  三哪些新發現值得關注

  據冉宏林介紹,3、4、5、6號坑目前已發掘至器物層,7號和8號坑正在清理坑內填土。此次發掘的6個坑與之前的1、2號坑相比,基本形制與朝向一致,出土文物種類相似,但出現了一些新器形。

  3號坑出土了127根象牙、100多件青銅器,尤為引人注目。其中一件通高近70釐米的大口尊,肩部飾獸首、鳥首,其體量之大,超過了此前1、2號坑出土的同類器物。“還有一件圓口方體銅尊,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傳世品外形類似,這種器形在考古發掘中是首次見到。”冉宏林説。

  頂尊跪坐人像也是3號坑出土的重要文物。冉宏林告訴記者,三星堆2號坑曾出土過類似形象的青銅物件,只有15釐米左右,而這件青銅器有1.15米高。人像頭頂的銅尊接近長江流域銅尊的造型,而肩部的4條龍形附件則是三星堆特有的紋飾,其中2條龍與1號青銅神樹上裝飾的龍很相似。“這是古蜀人在借鑒中原地區青銅器造型的基礎上,進行了自己的改造,體現了古蜀國獨樹一幟的文化面貌。”

  專家在4號坑的灰燼層中提取出蠶絲蛋白成分,這是三星堆考古中首次發現絲綢製品殘留物,具有重要意義。關於絲綢製品的性質、用途和分佈狀況,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登上網路熱搜的金面具殘件出自5號坑。它的含金量為85%左右,外形與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一件完整黃金面具相似。根據目前所見的半張面具推測,這件黃金面具完整的重量超過500克,是已發現的同時期最大的黃金面具。有意思的是,不論是三星堆還是金沙出土的金面具,耳朵上都鑽有圓形小孔,專家推測古蜀人有鑽耳洞的習俗。此外,5號坑還出土了鳥型金飾片、大量金箔片、玉質管珠、雕有精細紋飾的象牙製品等。

  在6號坑發現了一具神秘的“木匣”,長約1.7米,寬約0.4米,內外均塗抹硃砂。冉宏林説,這種木器在成都平原的考古中非常罕見,其內部未發現銅器、陶器、玉器等文物,有可能曾經存放的是絲織品或酒、肉等易腐化、易揮發的物品。

  四考古成果如何“飛入百姓家”

  “考古發掘不只是業內的事,而是與全社會相關。我們公佈階段性考古成果,讓公眾了解三星堆考古進展,並接受社會監督,吸收寶貴意見。”冉宏林透露,此次新發掘的文物可能會在今年底跟公眾見面。隨著發掘工作推進,積累了一定成果後,還會向社會公佈。

  今年3月,國家文物局已確定“川渝地區巴蜀文明化進程研究”作為“考古中國”的重大項目。按照項目計劃,下一步將系統研究川渝地區文明演進及其融入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總體格局的歷史進程,同時將川渝地區文化放在更寬廣的視野上,研究中國西南地區與周邊地區的相互交流和影響。

  “創建三星堆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也是我們的重點工作之一。”宋新潮説。2019年12月,國家文物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支援四川依託三星堆遺址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國家文物局將繼續指導四川省文物局、地方人民政府做好三星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出土文物保護、博物館新館建設等工作,通過多種途徑進一步提升三星堆遺址展示利用水準,讓三星堆文化更好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們新建了一個文物修復展示館,將於4月份開放,向公眾展示三星堆文物修復的過程。”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告訴記者,此次新發掘的文物經過整理,由專家確定修復方案後,將在館內進行修復。

  此前,三星堆博物館在全球範圍內徵集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及附屬設施工程方案,57家國內外頂級設計團隊參與設計,其中包括20多家國際團隊。朱亞蓉介紹,方案經過專家評選,將於近期確定。新館建設爭取今年底開工,預計3年時間建成。“新館是文物展示館,將集中系統地展示三星堆遺址出土文物。新館建成後,以前兩個館的功能將進行調整,1號館可能會改成研學館,2號館作為數字體驗館。”(文/鄒雅婷)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