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文旅産品和服務呈現四大新趨勢

2021-03-15 14:51:00
來源:中國文化報
字號

  無論是“就地過年”的政策鼓勵,還是各省區市陸續發佈的“十四五”規劃,都展現出了文旅發展理念的創新和文化旅遊産業業態的推陳出新。文旅産業體現出來的新趨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和感知到。

  趨勢一:“雲遊”出圈

  基於5G、移動網路和AI人工智慧等新科技,“雲遊”已成為文旅産業業態中愈演愈烈的新趨勢,其中,“雲遊敦煌”的表現尤為出色。

  “雲遊敦煌”微信小程式自2020年2月上線即廣受關注,上線一年來,瀏覽量突破3500萬。今年2月4日,騰訊聯合敦煌研究院在“雲遊敦煌”的基礎上又推出“點亮莫高窟”功能,利用移動數字技術,首次線上重現千年前莫高窟的點燈夜景,在網路空間復原了莫高窟燃燈民俗,打造莫高窟“一川星懸”的盛大場面。

  作為一種旅遊新業態和傳統文化展示傳承的新風尚,“雲遊”屢屢出圈,對新冠肺炎疫情下文旅産業發展的影響顯得尤為突出。“雲遊”打破了時空間隔,實現了隨時遊覽、線上看景的便捷化,增強了線上景區與遊客、遊客與遊客之間的跨時空互動社交,建構了一個可望、可及、可遊、可對話交流的雲上文旅空間。

  早在中國南朝時期,畫家宗炳就曾提出“臥遊”(“澄懷觀道,臥以遊之”)思想。北宋著名畫家郭熙進而提出,面對山水畫可以“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無須親臨便能充分領略自然山水的美。

  借助數字化技術實現的“雲遊”,“雲”上展示、移“指”換景、視覺感知、心神領悟、互動參與,為眾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自然景區提供了一個別樣的發展思路和借鑒路徑,諸如雲岡石窟的“可移動石窟”、數字故宮的“新基建”、布達拉宮的高精度數字化測繪等,都預示著一個“雲上文旅”時代的到來。

  趨勢二:“直播”帶遊

  “直播”這種傳播方式,已由資訊傳播進而娛樂化,再而商業化,其勢力範圍愈來愈廣,由“帶貨”擴展到“帶遊”,影響力也隨之愈來愈大。

  2020年4月5日、6日,2天3場,3條遊覽路線,故宮博物院聯合“人民文娛”舉辦了直播。牛年初一,在“就地過年”政策的號召下,為滿足廣大觀眾節日期間的精神文化需求,故宮舉辦開年直播“賀歲的故宮·冬日的祥和”,帶領觀眾欣賞辭舊迎新、宏雅祥和的紫禁城,探訪寧壽宮,分享這一區域的建築特色和文化內涵。據“故宮宣教”不完全統計,該直播在48家網路平臺實時播出,總播放量2300余萬次。大年初一的故宮,線下觀眾在現場跟隨主播一路參觀、友好互動,網路客戶端的線上觀眾頻頻點讚,互送祝福,線上線下,其樂融融。

  對於文旅産業,“直播”不僅僅是一種傳播方式的引入,更是一種産品服務的數字化創新,線下場景到線上場景的轉換,有限服務到無限服務的質變,其影響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直播”帶遊也是一種“雲遊”,但不同的是,“直播”更體現了人的主體參與性,“主播”作為直播主體,與觀眾主體間的親和互動産生主體間的張力,影響著觀眾對景觀的接受和感悟,這也是為什麼直播帶貨屢屢創下紀錄的原因。

  趨勢三:虛實融合

  5G、雲、AI技術與文旅産業的深度融合,可實現更低時延和更高速率,能夠體驗到更加清晰逼真的數字內容呈現和更加生動有趣的實時交互,打造虛實融合的“數字新世界”。

  據“華為中國政企業務”介紹,“北京坊”與華為從實際場景業務需求出發,共建5G智慧商業街區,利用華為河圖技術+5G,通過華為AR地圖應用,為消費者開啟了與物理世界無縫融合、不斷演化的數字新世界。

  “北京坊”是一個將文化、藝術、設計、生活方式、中國元素等相融合的體驗型開放街區。“華為河圖技術+5G”與“北京坊”的相遇,“科技+”“商業+”文化領域的充分融合,通過一系列創新,提升了“北京坊”所倡導的“中國式新生活體驗”。“北京坊”河圖世界打造了全球商用上線室內室外融合定位與3D實景步行導航這一創新功能,全面刷新了資訊獲取的方式,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新消費體驗。

  “數字新世界”的營造,不僅僅只有“北京坊”與華為,藝術家也自覺參與其中。

  例如,藝術家高孝午的2020《共境》雕塑作品全新系列發佈會在北京司馬臺長城舉行,這是一次通過AR技術實踐的新作全球雲首發和傳播。參會人員集體登上長城,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手機操作,隨時隨地將藝術家新作在手機螢幕上顯現,可以任意角度、大小來呈現,還可以動態變化。

  高孝午從該系列10余件作品中選擇了3件:龜、鶴、鴿子,打破既往雕塑藝術作品有限複製規則,以增強現實(AR)技術數字化無限複製傳播的方式邀約全球同時無界體驗和傳播,闡釋和傳遞“自然”“共生”“和平”“共境”等理念和願景。

  本次《共境》雕塑作品的呈現,由公共場景轉向虛擬空間,由單件獨立作品轉向數字化無限複製傳播,改變了傳統藝術作品與公眾間的觀看、傳播、互動的方式,也是藝術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創新融合,藝術家與公眾、虛擬雕塑作品與長城實體共同建構了一個全新的“數字新世界”。

  虛實融合的“數字新世界”,將為文化旅遊産業帶來新場景、新體驗、新傳播和新行銷,使既有的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更加絢麗奪目。

  趨勢四:創新場景

  文旅産業場景也不可能永遠是傳統熟悉的幾大樣,即使是傳統歷史文化景區,也要跟上數字時代的潮流,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挖掘、重塑城市鄉村的新文脈,注重營造文化個性鮮明、旅遊體驗獨特的新場景,創新文旅産業的新業態、新服務和新模式。

  在1月26日召開的NEW IN CITY 2021成都新經濟共用大會上,成都向全球發佈了首批1000余個城市場景清單。未來成都每月將持續發佈100個新場景,每年共對外輸送1000多個新場景。

  相關政策措施提出,推進八類消費新場景建設,包括地標商圈潮購場景、特色街區雅集場景、熊貓野趣度假場景、公園生態遊憩場景、體育健康脈動場景、文藝風尚品鑒場景、社區鄰里生活場景、未來時光沉浸場景。各區(市)縣至少實現“一場景一示範”。到2022年底,呈現50個以上蜀都味、國際范的消費新場景。

  新芝加哥學派創立的“場景理論”認為,舒適物設施、活動和人群的組合,構成一地的場景,也就是一個地方(社區)的整體文化風格或美學特徵。

  新場景建設,諸如成都上述的種種場景,關聯著新技術應用消費、新物種延展消費、新品類消費、新個體消費等,線上、智慧、交互、情感、內容、跨界、價值、新奇、社群、理念等關鍵詞,呈現出這些新消費的內涵特質和表達方式。

  可以這樣説,沒有新場景,就沒有城市和鄉村的未來。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