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在2008年北京奧組委的日子裏

2021-03-10 13: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北京國際新聞中心奧運期間為超過5000名境內外非註冊記者提供各項新聞服務。(台灣網 發)

臺北的哥張屏生騎車進京助威奧運。(台灣網 發)

  隨著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舉辦日期的日益臨近,新冠疫情期間我在家裏整理退休多年前的筆記、資料,在2008年北京奧組委工作時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幕幕又浮現在眼前,猶如昨日。

  舉辦奧運會是我國人民長久以來的願望,是中華民族的百年企盼,是所有中華兒女共同的驕傲。早在1908年,一份名為《天津青年》的刊物就提出了舉辦奧運會的設想。但限于當時的國力民情,舉辦奧運會只能是個願望。從1932年,東北大學學生劉長春重洋跋涉,遠赴洛杉磯參加第10屆奧運會,到1984年第23屆奧運會上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首次實現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記載了中國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奧運情懷。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物質文化生活不斷改善,舉辦奧運會的條件日趨成熟。經過激烈的競爭,2001年7月13日,我們終於贏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百年奧運,中華圓夢”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掀開了中國篇章。

  我們在北京申辦奧運會時就明確表明希望北京奧運聖火能夠在港澳臺地區進行傳遞。我們在設計火炬傳遞路線時充分考慮了各種因素。中華臺北奧委會是奧林匹克大家庭203個成員之一,奧運聖火前往臺灣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心願。按照方案,聖火點火儀式將於2008年3月25日在希臘奧林匹亞舉行,3月30日在雅典舉行聖火交接儀式,3月31日在北京舉行聖火進入中國儀式,4月2日開始到訪世界22個城市,臺北市是境外傳遞路線途經22個城市之一,4月30日由越南胡志明市飛抵臺北市,31日進行起跑儀式、火炬手傳遞、慶祝活動,整體時間不超過6個小時,即離臺抵達香港。

  2006年12月28日,中華臺北奧委會主席蔡辰威回函表示接受日前北京奧組委發出火炬傳遞的邀請。2007年2月12日,在北京奧運大廈,中華臺北奧委會在北京與北京奧組委舉行會談,雙方簽字達成四點共識,我也見證了事件過程。3月27日蔡辰威回函,確認了火炬進出臺北的傳遞路線,因故無法參加傳遞路線發佈儀式,隨後國際奧會批准了傳遞路線。4月22日蔡辰威來函,稱“目前諸多事務之發展非我體育領域之掌握,我方主管機關要求火炬傳遞必須由第三地進出臺”。此後,雙方往來函電達數十份。8月11日蔡辰威等來京與北京奧組委進行了第二次會談,會談休息期間,我帶蔡辰威到隔壁房間,見講臺上擺著鮮花,橫幅上寫著“奧運聖火接力傳遞臺北簽署儀式”,蔡辰威苦笑著搖了搖頭。8月29日,劉敬民將“第二次會談紀要”發給蔡辰威,對於所提三點內容,蔡于9月1日表示同意。此後,雙方又來往數十封函電。2007年9月20日,中華臺北奧委會復函拒絕繼續商談。21日19:30,北京奧組委舉行新聞發佈會,指出“奧林匹克聖火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最高象徵,奧林匹克火炬接力是全人類和平友誼的慶典。火炬入臺計劃無法實施責任完全在於臺灣方面,嚴重違反了《奧林匹克憲章》和國際奧會的相關規定”。

  時任中華臺北奧委會主席蔡辰威是臺灣國泰集團創辦人蔡萬春之子,蔡萬春的弟弟蔡萬霖曾為全球華人首富,蔡辰威是臺灣喜來登酒店董事長,大股東,無黨派人士。前任主席張豐緒是臺南政、商界的大佬,前任主席黃大洲當過臺北市市長,秘書長陳國儀是張豐緒的外甥。中華臺北奧委會屬於臺灣體育民間團體,除幾個工作人員外,主席、副主席、委員等都是不領薪水的。在與蔡辰威的接觸中,感到他比較內斂,話不多,頭腦清醒,時不時也開個玩笑,是個精明的商人,不是政客。

  2008年4月,舉辦了一個北京奧運會“中國故事”活動,在“鳥巢”北面,奧運園區東北角當時有條小河,沿河兩側31個省、區、市及香港、澳門、臺灣各搭一個小帳篷,帳篷內展示具有各地方、各民族特色的文化主題展品。經研究,“臺灣帳篷”位於最南邊一個相對獨立的位置,“香港帳篷”、“澳門帳篷”位於河的斜對面。我聯繫由臺灣“琉璃工坊”張毅、楊惠姍進行文化創意佈置展品,中國攝影家協會提供圖片,全國臺聯派人講解。據工作人員告我,“臺灣帳篷”是園區內的熱門打卡地。另外,高金素梅率領的臺灣少數民族表演團在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前的文藝表演也得到了全場觀眾的熱烈歡迎。棒球比賽前,我在奧運村接待了臺灣佛光山星雲大師,他在中華臺北奧運代表團駐地對著中華臺北棒球隊隊員的十幾頂帽子,口中唸唸有詞,加持一番,臨走留給他們一個厚厚的信封,説是加菜金。

  2008年10月奧運會結束後,我馬上投入到2010年5月1日開幕的世博會籌備工作,擔任組委會聯絡小組辦公室副主任。2010年10月為期半年的世博會結束,我在上海住了半年多後,又參加了2010年11月廣州亞運會的工作。

  人的一生難得趕上幾件國家的大事,我非常幸運參與了國家的盛事,並且都在其中擔負了不可或缺的工作,幸甚,今生足矣。(李海陽)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