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老黃歷”的文藝范兒

2021-02-24 09:03:00
來源:中國文化報
字號
  日曆書從每年出版數種發展到出數百種,不過是最近十多年的事。自2009年《故宮日曆》恢復出版以來,日曆書市場呈現出火熱的場面。在社會快速發展的當下,人們分秒必爭,而日曆書只精確到天,是怎麼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呢?
  其實日曆書的功能並不在於看一下時間,消費者看重的其實是通過日曆書拉近了與傳統文化的關係。如今的日曆已不再是明星照或風景照,文博、出版單位基於自身優勢,推出了契合當代消費者審美習慣的日曆書,特色鮮明、設計新穎,已經成為傳統文化和當代生活的指南。有些日曆書的設計太過讓人喜歡,導致很多消費者不得不買兩本,用一本,藏一本。時間過去了,知識不會老,傳統不能忘,從一頁頁地撕“老黃歷”變成一本本地收藏日曆書。
  對有些消費者來説,日曆書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媒介,日曆書的文圖相映成趣,涉及文物、民俗、文學、電影、漫畫、天文、地理等,讓人有一種在家裏逛博物館的感覺,內容從文學名著中的金句到電影裏的經典臺詞,從二十四節氣到博物館的展陳,文化傳承的一條小徑就這樣鋪就了。人們每天浸潤在文化氛圍裏,在日曆書的實用性之外看到了文化價值,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如同一門文化選修課。很多日曆書還添加了音頻功能,如《十點讀書日曆》《宋朝小日子》《湛廬珍藏曆·大英圖書館》等,但有些日曆書中的配圖沒有文字説明,消費者只能掃碼聽音頻,如果能把音頻中的文字節選幾句印在日曆上,對消費者來説會更方便。
  快速發展的日曆書市場也顯現出一些弊病。很多人覺得日曆書的定價虛高,動輒百元的定價並不親民,讓很多消費者文藝不起來;對於日曆書摘抄的金句,有人讀了有醍醐灌頂之感,但也有很多人很失望,覺得這些金句跟心靈雞湯沒什麼區別;隨著市場的火爆,有些出版單位心態有點飄,導致出現“福”“禍”不分、排版錯誤等問題,甚至簡化內容,有限的內容想著多出幾年;有些日曆書還宣揚迷信思想,消費者要警醒;市場火爆帶來的最大問題是盜版,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值得注意的是,日曆書已經呈現出同質化競爭趨勢,僅文學領域就有《詩經·鹿鳴歷》《文豪日曆》《十點讀書日曆》《豆瓣讀書周曆》等;健康領域也有《丁香醫生健康日曆》《健康真相日曆》《華西日曆辟謠小分隊健康日曆》等。
  當然,加深民眾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不是僅憑幾本日曆書就能實現的。日曆書的走紅會給文創單位帶來更多啟發,當有更多喚醒藏品資源、連接傳統文化與當下的路徑被打通,人們會更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