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藝志願服務點亮百姓生活

2020年03月13日 13:38: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題:文藝志願服務點亮百姓生活

  新華社記者王思北

  看美術大師吳為山如何揮毫潑墨、跟舞蹈藝術家黃豆豆練習中國風舞蹈入門動作、和青年歌手烏蘭圖雅唱跳廣場舞……

  疫情期間,當“宅”成為生活常態,一批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通過網路直播、短視頻等方式開設的線上公益課,不僅為遭受疫情的人們送去心靈的撫慰,也吸引了大量網友關注。

  線上公益課:與文藝“大咖”面對面

  “方艙直播時間”到了!隔著直播設備的螢幕,面向武漢多家方艙醫院的病患,身著T裇和運動褲的青年歌手烏蘭圖雅逐句教唱自己的代表作《站在草原望北京》,還帶著大家跳起韻律十足的廣場舞。

  “很希望自己能盡一點力,為前線的患者和醫護人員加油。”烏蘭圖雅説。

  疫情期間,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發起“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網路文藝志願服務行動,吸引了知名美術家范迪安、吳為山,古箏演奏家任潔、魔術師周樂天等數百位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積極參與,推出了“以舞抗疫 共克時艱”“以影抗疫 用愛相守”“感受魔法奇跡 點亮生活之光”等不同類型的線上公益課堂。

  截至目前,僅抖音短視頻平臺上的“文藝志願者”話題的播放量已超過2.8億次,包括視頻16000多個。

  “隨著時代的發展,資訊技術給生活帶來巨大改變,人們對文藝的需求越來越高,審美的標準也在不斷提高,我們也在探索,什麼樣的文化服務能夠滿足大家的需求?”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中心主任、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冀彥偉説,這次的網路文藝志願服務行動順應了時代潮流,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效增強了互動性和現場感,可以説是對文藝工作進行的一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送”到“種”:文藝志願服務打通“最後一公里”

  近年來,文藝志願活動在全國廣泛開展,文藝志願者通過“送歡樂走訪基層”“到人民中去”“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等各類品牌活動,把文藝“送”到百姓身邊。

  業內人士認為,開展網路文藝志願服務,既是應對疫情的創新之舉,也是全媒體時代文藝志願服務模式轉型發展的應有之義。相較于傳統文藝志願服務“我演你看”的模式,網路服務更強調互動性、參與性,使百姓由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主動的參與者、創造者,從文化的看客變成主角。

  “‘面對面’的教學雖然隔著螢幕,但得益於高效的互動性,百姓的期盼能夠得到及時的回應和滿足,讓他們體會到濃濃的存在感、現場感、滿足感。”在中國攝影家協會人事處副處長李麗看來,這種文化從“送”到“種”的轉變,激活的是人民群眾參與文化實踐的熱情,打通的是文藝志願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收穫的是人民群眾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

  網路文化服務:讓百姓足不出戶享受藝術之旅

  “腳跟要舞起來……眼神要一直抓著觀眾……”在舞蹈家黃豆豆的線上舞蹈公益課堂中,他一邊認真示範動作,一邊仔細講解要領。

  內容不高冷、課後留作業、回課有點評、態度很負責……不少網民大呼過癮:“大師免費授課,舞蹈愛好者有福了!”

  越來越多的文化工作者和文化藝術機構正在主動加入網路文化服務的大軍。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上線公益課“建川説館”,讓大家足不出戶也能雲逛館漲知識。

  平時以線下教學為主、線上教學輔助的音樂教育機構曉雯音樂統籌教學資源,開設音樂欣賞、音樂啟蒙等多種線上音樂公益課程。

  “從剛開課時的幾百個觀眾,到現在有上萬名觀眾線上聽課,公益課除了滿足學員的課程需求,也吸引了一部分非音樂愛好者。”曉雯音樂中國區域行政總監陳曉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説明瞭公眾的旺盛需求。疫情過後,公益課堂將作為一項常態項目延續下來,希望能使更多的人感受藝術魅力,豐富精神生活。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胡一峰認為,線上公益課或將開闢文藝以全行業之力參與志願服務的新空間。

  冀彥偉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文藝工作者參與進來,讓百姓足不出戶享受藝術之旅,在文藝實踐中獲得健康的身心狀態和生活方式,提升文化素養和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