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復活故宮館藏文物 《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登陸深圳

2019年07月12日 13:1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深圳7月11日電 (記者 鄭小紅)“故宮裏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11日下午在深圳海上世界藝術文化中心開幕。

  該展覽由故宮博物院與深圳招商文化産業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以故宮院藏清代《海錯圖》為藍本,運用數字科技,生動地再現了聶璜筆下妙趣橫生、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世界,並通過寓教于樂的互動遊戲與公教活動,帶領觀眾了解海洋生物習性、認識海洋文明,感受古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展覽在深圳結束首展後,將巡展至北京、上海等城市。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閆宏斌表示,展覽既運用數字科技、也聘請學術團隊嚴密考證,很好地復活了故宮的館藏文物,對於故宮文化走出去、提升觀眾文化自信,都將起到積極作用。未來,雙方還將圍繞《獸譜》、《鳥譜》等館藏畫譜,在展覽開發、公共教育、出版等方面持續合作,為粵港澳灣區帶來更多、更好的文化産品。

  故宮出版社文化旅遊編輯室副主任徐海在講座中説,故宮總藏畫譜116件,《海錯圖》是其中唯一一部由民間畫師所繪的圖譜。

  “海錯”是中國古代對種類繁多的海産品的統稱。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錢塘人(今浙江杭州)聶璜走訪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探訪海客、漁民,將他看到、聽到的海洋生物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記錄下來,終於在1698年完成了一部記載了371種生物的《海錯圖》冊頁。作者不但用畫筆記錄了海洋生物的外形特徵,還往往附上小詩一首,並附帶介紹海味的烹飪方法與口味,以及“黃魚化鴨”“刺豚變豪豬”“麻雀化花蛤”“虎鯊變虎”等奇幻故事。雍正四年(1726年),這部書由太監蘇培盛帶入宮中,深受乾隆、嘉慶等皇帝青睞,乾隆更是下令將其編入《石渠寶笈》續篇,以示對該書的喜愛與重視。

  2014年,故宮出版社出版了《清宮海錯圖》,這部沉寂數百年的曠世奇書得以“走出宮墻”。

  此次展覽前後耗時數月,主辦方邀請專家對《海錯圖》中300多種生物進行科學考證,對書中全文進行白話翻譯。同時,對清代服飾史、清代地理、飲食文化、宮廷傳統風俗等進行了大量背景研究考證,確保展覽的科學性、專業性、教育性。(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