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作家楊渡:歷史中可覓真相
中新社澳門6月12日電 題:臺灣作家楊渡:歷史中可覓真相
中新社記者 高凱
“對於現實我不焦慮,也感到無需講太多,因為歷史擺在那裏。”談及自身近年來多部臺灣史著作的推出,臺灣作家楊渡在澳門表示。
楊渡,1958年生於臺中,出版有詩集、散文集和紀實文學作品等,從《在臺灣發現歷史》到最新推出的《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楊渡以頗具溫度的書寫,梳理並呈現臺灣的歷史記憶。
記者採訪。
提及自身對於臺灣歷史的關注,楊渡表示,“臺灣歷史現在被政治扭曲得太嚴重了,一大半被掩蓋掉。我覺得應該以客觀的視角去真正梳理歷史,並把它呈現出來,讓人們真正了解自己。”
對於島內由某些政治勢力操弄的“去中國化”,他直言,“我不擔心,也不焦慮,因為歷史中有真相,‘去’是‘去’不掉的。”
楊渡在作品中多以人性角度呈現歷史,他表示,希望呈現出“有溫度的臺灣歷史”,挖掘被遮蔽、掩埋的事實,在回溯中探討臺灣的命運,“這才是對歷史和其中每個生命真正的尊重。”
談及臺灣歷史課綱受到的“去中國化”的影響,楊渡稱,“我不認為他們這樣就能真的改變什麼,據我了解,臺灣社會現在反而讀經典的人越來越多,很多父母會有意識地帶孩子去學習古典文學,相關的書籍也賣得更好。”
楊渡對於兩岸的民間交流十分樂觀,“這些年來,我看到兩岸特別是年輕人身上越來越多的共同性。我參與和大陸合編的《中華語文大辭典》有10萬多詞條,兩岸的‘差異詞’到2016年只佔7%,這其中又有4%-5%是‘特有詞’,這説明,因為網路的發達、資訊的互動互通,共同使用的詞條在年輕人中越來越普遍。”
“兩岸青年人的文化的差異明顯在拉近,交流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順暢。”楊渡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