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獨立還是逆來順受?童話人物灰姑娘引熱議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9日電(袁秀月)少女純潔善良,卻受旁人的欺負和打壓,在上天的眷顧下遇到了王子,經歷重重波折後終於和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一直以來,灰姑娘遇上白馬王子都是無數少女心中的夢想。近日,百老彙中文版音樂劇《灰姑娘》在國內上演,據説這一版最大的不同是,更多地體現了灰姑娘的“獨立”和“成長”。
從《傲慢與偏見》《風月俏佳人》,到《繼承者們》《流星花園》,“灰姑娘”式的故事一再上演。雖然故事老套,但卻總是吸引著觀眾的目光。灰姑娘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讓很多人都對她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節?
灰姑娘的故事由來已久,有人將其最早的版本追溯到古埃及。西元前1世紀,在古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波的《地理志》中,描寫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臘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
當時,洛多庇斯正在溪邊洗衣服,突然一隻老鷹飛過,把她的鞋叼走了,落在法老面前,法老讓全埃及的女人試鞋都穿不上,直到派人來希臘找到了洛多庇斯,於是便娶她為妻。
這一故事曾在歐洲民間廣為流傳,後來才由法國作家夏爾·佩羅和德國的格林兄弟加以采編並固定下來,最流行的兩個版本也出自他們之手。
1697年,佩羅出版童話集《鵝媽媽的故事》,裏面收錄了《灰姑娘》,該版因新增了南瓜車、仙女、水晶鞋三個元素而廣為流行。
而在格林兄弟版本中,幫助灰姑娘的不是仙女而是母親墳頭的許願樹,為她帶來幸運的是金鞋,其中,還有兩個姐姐為穿上鞋子而把腳削掉一部分的情節。
很多人不知道,在中國也有一個灰姑娘的版本,即收錄在晚唐作家段成式的誌怪小説《酉陽雜俎》中的《葉限》。
經過時間和歷史的積澱,灰姑娘的故事早已擁有了各種各樣的變種。
女主人公受虐待——與男主人公相遇——經歷重重波折後在一起,這種“灰姑娘”的故事模式也成為文學創作的一個母題,比如比如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等。
另一方面,灰姑娘的故事也在舞臺以及影視作品中不斷被呈現。音樂劇《窈窕淑女》,電影《風月俏佳人》,很多韓劇中也都有灰姑娘的元素,《繼承者們》《浪漫滿屋》《巴黎戀人》……
而在今天,很多偶像劇仍喜歡用這樣的橋段,只不過,人們已經換了一個稱呼——“瑪麗蘇”。
在音樂劇《灰姑娘》中,灰姑娘的人設也有所變化,她不再被動等待命運的降臨,而是主動選擇了自己命運的堅強女性。
創意和顧問製作人凱文·華萊士稱,最早關於“灰姑娘”的故事裏,灰姑娘對於自己的人生沒有什麼話語權,總是因為別人而改變生活。
這一版本最大的不同就是,灰姑娘更多地體現了“獨立”和“成長”,在仙女教母的幫助下,她與王子相知相遇相戀,並逐漸懂得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將未來託付于他人。
在劇中,王子拿著水晶鞋到處尋找灰姑娘,但卻一無所獲。灰姑娘帶著斗篷去跟王子相見,一開始,她並沒有勇氣説自己就是鞋子的主人。到最後,當王子要走時,灰姑娘終於下定決心,要自己追求幸福,並勇敢地追上了王子。
不僅灰姑娘在追求幸福,王子也在尋找自己的奇跡。國王想讓王子跟鄰國公主成親,這樣利益會最大化,但王子卻不樂意,想找到自己真正的意中人。
“但是傻瓜們都不甘心放棄,從來都不甘心留在原地,想找到他們的奇跡。”這句臺詞在劇中出現很多次,也可以説是該劇的一個總結。
在這裡,灰姑娘和王子回歸到了普通的少男和少女,就如劇中所説,他們“相愛一起做夢,就像世上好多的我和你”。
精巧的魔法特效,華麗的服飾道具,通俗簡單的臺詞,由於塑造了一個理想的童話故事,音樂劇《灰姑娘》受到了很多孩子的喜歡,灰姑娘變身時,孩子們都發出了驚嘆的聲音。
大家為什麼這麼喜歡灰姑娘?有人説,因為其他童話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公主或王子,離普通人的生活太遠,而灰姑娘非常“接地氣”,讓很多普通人也能産生共鳴。畢竟,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很平凡,誰不幻想能有奇跡的發生。
也有人説,灰姑娘的故事中有非常樸素的價值觀,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良的灰姑娘最後得到了幸福,代表惡勢力的繼母最後也得到了懲罰。
不過,也有人提出,喜歡灰姑娘,也意味著缺乏自信、畏懼獨立。在音樂劇《灰姑娘》中,由於在情節上並沒有做其他延展,就有人認為,故事有點理想化,略顯幼齒。
2015年,迪士尼出品的電影《灰姑娘》上映時,也有網友質疑灰姑娘對自己的定位,為什麼繼母虐待她時,她選擇默默承受而不是反抗,“她應該明確地告訴她們,她不是灰姑娘,她是瑞拉,是令她父親驕傲的女兒”。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灰姑娘是因年輕貌美才得到了男性的寵愛,這是對女性的物化。
其實,灰姑娘還是那個灰姑娘,只是看的人變了而已。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不再喜歡逆來順受的女主角,而是更青睞像魏瓔珞那樣的大女主,雖然出身貧寒,但面對惡人卻絕不手軟。
善良沒錯,但善良不至於懦弱,自己努力爭取幸福,而不是靠別人拯救。這恐怕才是今天人們對於灰姑娘的新理解。
而對純粹美好的童話故事,其實也不用過多苛求。畢竟每個平凡的人,都曾渴望能看見奇跡,灰姑娘,不過是他們的一個夢和寄託而已。(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