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80後”涂鴉玩家:讓涂鴉藝術在邊疆“開花”
中新網烏魯木齊11月18日電(耿丹丹)新疆烏魯木齊市搏得夢創業孵化園內,郭賽把涂鴉工作室開在這里。不大的工作室里,牆面上到處都是涂鴉作品。“堅持了這麼久,我新成立的公司也漸漸步入正軌。”
對于幾近而立之年的郭賽來說,他算是涂鴉圈里的“老人”了。“我上高中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涂鴉。”他告訴記者,粗略一算,玩涂鴉已經16年。
“涂鴉就跟中國的城市一樣,通過很多部分組成,包括字體、背景和公仔。字體是比較難的,需要設計。”說起涂鴉,郭賽打開了話匣子。“涂鴉並不是亂涂亂畫,每副手稿都需要設計,需要運用色彩知識、圖形設計、上牆技術、思想模式等都非常重要。”
郭賽說,由于大學在西安就讀,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涂鴉。“2009年,在廈門參加一個涂鴉活動,得了季軍。”在郭賽眼里,玩涂鴉的人在乎的不是參加比賽,而是和參賽者彼此有交流,讓自己通過比賽獲得更多創作方法和靈感。
說起畢業後回來的原因,郭賽告訴記者,因為這里是我的家鄉。“而且我想回來發展新疆的涂鴉文化。”
郭賽說,回家鄉之後,他也迷茫過,由于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專業,找過幾份薪資不錯的工作,但是最終他還是選擇了辭職。“我想專心做涂鴉。”
“剛開始玩涂鴉家里不支持,覺得不務正業,也不掙錢。”郭賽說,由于地域原因,新疆涂鴉發展很慢,他也一度想過放棄。“以前在西安一起玩涂鴉的人,他們有活動就會邀請我。”郭賽說,慢慢地,新疆這邊涂鴉發展有了起色,他接的活動也越來越多。
如今,郭賽也經常在全國各地參加一些涂鴉活動。去年,他還參加了新疆舉辦的創業大賽,獲得第2名。“父母看到我涂鴉工作有起色,也轉變態度,接受我現在的職業。”
工作有起色,他的涂鴉文化傳播活動也有聲有色地做了起來。不久前,他組織的涂鴉團體活動順利結束,30多個來自全疆各地的涂鴉愛好者聚在了一起。
“做活動就是為了凝聚新疆涂鴉力量。”郭賽說,盡管大部分時候,他們的活動都是自費的,但是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很多人從喀什、和田做火車來參加活動,大家對涂鴉文化的喜愛和貢獻讓我很感動。”
說起大多數人對涂鴉的看法,郭賽說,大部分人認為涂鴉不值錢,不理解我們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完成一副涂鴉作品,需要費腦費時費工夫,有時還需要高空作業,不停地比對修改。”
“我有時會把新疆的元素加進作品中,比如說馕。”郭賽說,因為一看到馕大家就會想到新疆,知道我們也有人在玩涂鴉。“當然,新疆涂鴉是啟蒙階段,很多人還處在模倣階段,創新方面比較薄弱。”
郭賽說,多年來,有很多人通過他加入了涂鴉“隊伍”,他所了解的“涂鴉隊伍”也越來越龐大,艾迪希爾就是其中一個。
今年18歲艾迪希爾剛上大一,他告訴記者,自己玩涂鴉已經4年了。“那時候認識一個玩涂鴉很厲害的人,看他的涂鴉作品後覺得特別有意思,就跟著練習,慢慢認識很多和郭賽一樣玩涂鴉的人。”
艾迪希爾說,他玩涂鴉最大的動力來自于父母。“可能因為從小學美術,家里特別支持我,每個星期父母都會給我零花錢買涂鴉材料。”
艾迪希爾說,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年前父母支持他去參加涂鴉活動。“在株洲有一個涂鴉圈最大的活動——meetingofstyle,我特別想去,媽媽就陪我去了。”
那次活動,艾迪希爾見到了許多涂鴉圈的名人,也學習到很多涂鴉知識,讓他更加堅持涂鴉這個愛好。
“我喜歡用特效,喜歡涂鴉作品中有豐富的視覺效果。”他告訴記者,不僅是他,身邊很多少數民族同齡人也都喜歡玩涂鴉。“看到自己的作品上牆,特別有成就感。”
對于未來涂鴉的想法,他告訴記者,他最希望的,是有更多正規的途徑,讓涂鴉上牆。“希望涂鴉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關注,提供更多畫涂鴉的畫板。”
採訪最後,郭賽告訴記者,“把愛好變成職業,有時候很矛盾”。“因為需要把涂鴉作品做成商品的時候,會和自我發揮產生矛盾。”不過現在,我會努力把作品和商品分開,創作的時候就靜下心來做作品。
“目前我有申請到一些合法牆面,可以讓大家自由創作。”郭賽說,未來,他想通過推廣涂鴉文化、涂鴉教育,讓更多人了解涂鴉,喜歡涂鴉。“我做涂鴉並不是為了賺錢,也沒想做多大還是多好,就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想把自己的作品做好。”(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