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西“長子鼓書”鼓曲作家:用好作品留住傳統説唱藝術

2018年11月19日 09:0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治11月18日電 題:山西“長子鼓書”鼓曲作家:用好作品留住傳統説唱藝術

  作者 李庭耀

  堅持創作長子鼓書作品20餘年,三獲中國曲藝牡丹獎,47歲的鼓曲作家暴玉喜用優秀作品守護著已有200餘年歷史的長子鼓書。“山西美味兒多,麵食一串串兒,一面百樣兒做,樣樣是招牌兒。”18日,暴玉喜在位於山西長治長子縣的家中給記者唱起了自己獲得第九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的長子鼓書作品《山西麵食》。“創作出好的作品,讓民間藝人把長子鼓書唱給越來越多的觀眾聽,讓它留在更多人的心中,才能保護好這門傳統説唱藝術。”暴玉喜説。

  長子鼓書是長子縣土生土長的地方曲種,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它的主要特點是方言演唱、器樂配合、伴奏精妙。長子鼓書板式多樣、唱腔豐富,既可以説大書,也可以唱小段,既可以表現各類人物形象,也可以描述各種生活場景。在伴奏敘事性的唱腔時,“唱時不奏、奏時不唱”,頗具特色。

  長治市是首個“中國曲藝名城”,這裡的地方曲種有近三分之一齣自於長子縣境內。幼時的暴玉喜經常跟著民間鼓書藝人走街串巷,藝人們唱到哪,他就聽到哪。“不要布景,也不需道具,一把琴、一副板、一面鼓、一張嘴,就能贏得滿堂喝彩。”幼時觀看演出的場景,暴玉喜記憶猶新。

  耳濡目染下,暴玉喜萌生了創作長子鼓書作品的想法,開始閱讀文藝刊物、摘錄精彩語言、把握音律説唱。大學畢業後,暴玉喜回到家鄉,帶著對生活的感悟、對鄉村的眷戀和對曲藝的熱愛,創作出一部部長子鼓書作品。暴玉喜説,是濃郁的鄉情、親切的鄉音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好的作品語言是人人能夠看懂的,尤其讓農民看懂。”暴玉喜時常用“人民藝術家”趙樹理説的這句話勉勵自己。

  在創作中,暴玉喜養成了每週回鄉的習慣。幾乎每個週末,他都會回到田間地頭。“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這裡有我最值得留戀的東西,也有我寫不盡的感動故事。我喜歡和老鄉們坐在一起聊天,這催促著我寫農民,寫百姓,寫生活。”暴玉喜説。

  “我也喜歡跑到民間藝人的家裏聽曲兒。”暴玉喜告訴記者,好的作品,需要好的表演者來傳承,表演者會對作品進行二次創作,“我應該把我的作品輸送給民間藝人,與他們進行交流,不斷地改進作品,讓更多人欣賞並喜歡上長子鼓書”。

  2015年,暴玉喜入選中國首批“牡丹綻放——曲藝英才培育行動”,全國僅10人入選,暴玉喜是唯一一名創作者。他創作的長子鼓書《小兩口回娘家》《山西麵食》《臘月天兒》還在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進行了演出。

  “曲藝是我的生命價值所在,要不斷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帶給觀眾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感動,讓長子鼓書留在人們心中。”暴玉喜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