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沈從文被包裝成"情愛高手" 咱能不能別這麼糟蹋經典!

2018年06月15日 08:40:00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咱能不能別這麼糟蹋經典!

  又長又造作的“雞湯體”書名兩年前開始流行,愛、孤獨、遇見、牽手……一夜之間變成圖書封面上的高頻詞。最近記者到書店進行了一番探訪,發現這類書不僅未見減少,反而愈加“繁盛”,完全是傍上經典名家死不撒手的節奏。

  沈從文被包裝成“情愛高手”

  《美麗總令人憂愁,然而還受用》《一指流沙 我們都握不住那段年華》……和兩年前相比,在長長的雞湯體書名包裹下,有越來越多的名家或變身雞湯大師,或被塑造成情愛高手,或變成絮絮叨叨的心靈導師。

  畫家、散文家豐子愷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雞湯大師”,《豐子愷願你一生清澈明朗》《你若愛,生活哪都可愛》《你是這世界的慈悲:豐子愷説剎那與永恒》《願所有遺憾都是成全》……此外,民國女作家蕭紅的苦難經歷被編排成《遇見你,遇見不變的純真》,民國女作家石評梅表達情感苦旅和內心徬徨的散文、小説,被輕飄飄的文字代替——《你來過,願記憶終究美好》,就連汪曾祺也走起了輕飄線路,《一定要,愛著點什麼》《不如喝茶聊天乘涼去》《生活,是很好玩的》《吃好玩好,日子過好》。

  在雞湯體書名的侵襲下,沈從文成了最大“受害者”,全然被包裝成了情愛高手。《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我只愛過一個正當年齡的你》《想牽你的手,在青山綠水間》《我想牽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我們相愛一生,一生還是太短》《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受得了寂寞》《我就這樣一面看水,一面想你》……不熟悉沈從文的讀者會以為,沈從文凈寫愛情小説了,就沒幹別的。但翻開看看,這些書都是小説、散文合集,《邊城》《蕭蕭》《三三》出現頻率最高,很顯然,出版方希望在愛的主題下,召喚來更多的年輕人。

  這些雞湯體書名的名家圖書,常常和時下年輕人寫的書混放在一起。乍一看,的確長得像,圖書封面很是小清新,長長的書名也看著眼熟,缺乏文學常識的讀者,甚至誤以為是當今作家的手筆。

  雞湯體書名敵不過經典書名

  當花花綠綠的雞湯體書名傍著名家擠進暢銷書行列的時候,一系列銷售數字恐怕讓出版商有些不滿,《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終究還是敵不過《邊城》《湘行散記》這些經典書名。

  開卷監測數據表明,沈從文的著作中,位列前十位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等出版的不同版本的《邊城》《湘行散記》,而那些花哨圖書無一進入榜單。再看朱光潛的著作,還是《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這些耳熟能詳的圖書的天下,像《慢慢走啊,去過美的人生》《你要做的,只不過是發現生活之美》《從容生活,溫柔處事》 《心若從容,一世安好》 這些矯揉造作的書名,根本未在暢銷榜上露面。

  開卷資訊技術公司研究諮詢部經理楊毅認為,其實出版商並非隨意而為,沈從文、朱光潛、汪曾祺等名家名作皆為學校推薦讀物,有的甚至是必讀書目,“取一個討其喜歡的書名,其實是出版商的迎合之舉。”

  不過,記者在王府井書店現場採訪卻得知,讀者也未必買賬。正在書店購書的音樂人陸子墨説:“為啥硬是要把沈從文往憂傷的爛俗調調上拉?就不能起點正經的書名嗎?”在美國求學的周子涵則提及,在國外逛書店,很少發現針對名家名作隨意亂取名博讀者的行為,“這叫向資本低頭。”還有的讀者在豆瓣網上發出告誡:“你們能不能別這麼糟蹋經典,千萬別因為書名錯過沈從文先生的細膩與真誠。”

  期待有朝氣有活力的新表達

  書評人魏小河也發現了名家和雞湯體書名捆綁在一起的現象,“後來我發現一些讀者不在乎這個,結果成了有人喜歡看,有人製作,沒有行業規範,也沒有行業內的約束力,大家就會更加逐利而為。”

  即便如此,復旦大學教授張新穎還是忍不住批評:“太自以為是,他們以為比作者聰明,就隨便給作者起書名。”張教授對沈從文研究很深,曾寫過《沈從文的前半生》《沈從文的後半生》。他説沈從文是個很豐富的人,作品也是多種多樣的,但圖書市場將沈從文包裝成情愛高手,相當於給他貼上了標簽,進行單一化處理,“這是對作家的不尊重,這種風氣特別不好。”他認為,這種行為不僅形式上不尊重,而且版權上是否尊重也要打個問號,“這些圖書版權是否得到了家屬授權,很值得懷疑。”

  不過《汪曾祺小説全編》責任編輯郭娟披露,市面上大量出版的汪曾祺作品大部分得到了汪曾祺家屬的授權,因為汪曾祺家屬特別好説話,好多人纏,也就都答應了下來,所以汪曾祺的一些作品並非獨家授權,“不過,用雞湯體包裝書名,只是過分強調汪曾祺先生的某一方面,是有違其真實面貌的。”郭娟認為,汪曾祺並非只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麼閒適,尤其到了老年他也有怒目金剛似的作品,“他很犀利,五四精神傳統在他身上得到了體現。”汪曾祺之子汪朗則有些無奈地説:“我們家裏人不太同意這麼取書名,但編輯都很年輕,認為這類書名更受歡迎,更浪漫。”

  面對如此現狀,魏小河説:“已經建立了人文品牌的出版社一般不會這麼做,所以這説到底還是商業行為。”他不禁感嘆,除了罵一罵,還是無解,就像爛片一樣,或許這也是圖書生態的一部分。但博集天卷副總編輯毛閩峰更希望,以更樸素、更有內涵的書名包裝經典名作,才是對經典的一種致敬,“我們需要有朝氣、有活力的新表達。”他覺得,這些所謂雞湯體書名于5年前發端于文學暖男暢銷書,5年過去了還在用,難免顯得庸俗、過時,這種口語化、雞湯化的話語體系已經開始遭到顛覆了。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