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發佈 383項入選

2018年05月25日 09:23:00來源:新華網

  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發佈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記者周瑋)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資訊化部日前聯合發佈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蘇繡、陜北窯洞營造技藝、六神丸製作技藝等全國共計383個傳統工藝項目入選,涉及紡染織繡、服飾製作、編織扎制、雕刻塑造、傢具建築、金屬加工、剪紙刻繪、陶瓷燒造、文房製作、漆器髹飾、印刷裝裱、食品製作、中藥炮製、器具製作等14個門類。

  文化和旅遊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建立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是《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提出的主要任務之一,旨在選取並重點支援一批具備傳承基礎和生産規模、有發展前景、有助於帶動就業的傳統工藝項目,推動形成可推廣的經驗案例,帶動全國範圍內傳統工藝的發展和振興。第一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基礎,重點考慮了面廣量大、傳承人群較多,有助於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形成國家或地方品牌的傳統工藝項目,同時適當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就業的項目傾斜。

  2017年3月,《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正式發佈,振興傳統工藝得到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振興成果初步顯現。2015年以來,文化部、教育部以傳統工藝為重點,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一批具有較強設計能力的企業、高校和行業組織在新疆哈密、青海果洛、貴州雷山、湖南湘西等傳統工藝集中地區設立了傳統工藝工作站。在研培計劃和傳統工藝工作站的帶動下,不少地方傳統工藝産品的設計、製作水準和整體品質顯著提高,産品門類品種和功能用途更加貼近當代審美和生活需求,越來越廣泛地進入大眾消費市場。面向傳統工藝的專題展會和網路銷售平臺日漸增多,傳承人的收入增加,傳承熱情高漲,傳承隊伍逐步擴大。尤其是面向貧困地區、貧困人群開展的振興工作,充分發揮了傳統工藝兼顧農工,適闔家庭生産的獨特優勢,為促進就業增收、精準扶貧、推動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介紹,下一步,文化和旅遊部將會同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以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為抓手,加大對列入項目尤其是貧困地區項目的扶持力度;同時,督促各地對列入項目著手制定振興方案,落實振興措施,推動形成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模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