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考古證實:安陽曹操高陵曾遭有計劃“毀陵”

2018年03月01日 10:05: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鄭州2月28日電 題:考古證實:安陽曹操高陵曾遭有計劃“毀陵”

  新華社記者桂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最新公佈的一項考古成果證實,河南安陽曹操高陵是一處內有垣墻、外有壕溝、地面上建有神道和陵寢建築的高規格陵園,但在後世遭到“毀陵”,陵園內所有地上建築被有計劃“拆除”。

  考古隊領隊周立剛博士介紹説,高陵陵園呈現一種特殊現象:包括陵園垣墻在內的所有地上建築都只剩基礎以下部分,但基槽和柱礎表面都比較平整,出土遺物極少,幾乎無建築廢棄物堆積。此外,柱洞中的基礎石和柱子全部被取走,柱洞邊緣留下取柱時挖下的橢圓形的坑。

  “考古發現的漢代陵園如杜陵、永城西漢梁王陵寢等,都有大量建築廢棄堆積,相比之下,高陵陵園顯得特殊。”周立剛説,“我們推測,高陵陵園的特殊現象反映了它並非自然廢棄或者報復性毀棄,可能與曹操長子魏文帝曹丕為貫徹曹操‘薄葬’制度而進行的‘毀陵’活動有關。”

  《晉書·禮志中》記載,曹丕稱帝後於黃初三年下詔要求“高陵上殿屋皆毀壞”,目的是“以從先帝儉德之志”。

  周立剛分析,出於對父親的尊重,曹丕不大可能在“毀陵”之後留下大片殘垣斷壁,應當會進行清理活動。同時,陵園壕溝內填土大部分也是經過仔細夯打,尤其是北部及東部壕溝十分明顯,顯然不是自然廢棄形成的堆積,與曹丕主導的這種性質比較特殊的“毀陵”行為也是吻合的。

  新的發現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關注。著名考古學家劉慶柱認為,陵園建築的發現與曹操“薄葬”思想並不矛盾,“薄葬”不等於沒有祭祀性陵寢建築,但“毀陵”者是否為曹丕,目前考古還很難給出定論。

  為配合曹操高陵保護展示工程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聯合對陵園及建築遺跡進行了發掘,全面揭露出高陵陵園的主要結構:內有垣墻外有壕溝、地面上建有神道和上千平方米的陵寢建築。

  發掘顯示,高陵陵園由壕溝、垣墻、神道、東部和南部陵寢建築等5個部分組成。陵園壕溝南北跨度93.4米,東西殘長70米,基槽寬度都在3米左右,陵園整體規模不大。

  “這種規模明顯小于洛陽東漢帝陵陵園,説明高陵陵園顯然不是按照帝王規格修建的。”周立剛説,“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發現並認定的東漢諸侯王墓葬都未發現陵園,相比之下,高陵陵園建築比較特殊,這可能與曹操的特殊地位有關。”

  此次考古,還解決了一些令考古人糾結多年的問題。

  曹操墓發現之時,與之相距數十米處發現1號墓。是誰葬在了曹操身邊,曾引起世人無盡猜想。此次考古證實,1號墓年代早于高陵陵園,與曹操墓並不是同一時期墓葬,修建陵園之前,有意對1號墓進行了清理回填。

  陵園東北部存在的大片夯土的性質也一直未能得到確認。本次發掘與勘探查明,這是一個長33米、寬7米的大型墓葬,但其年代較晚,與陵園沒有直接關係。

  “新發現的東北部大墓與高陵陵墓主體規格相近,但由於大面積發掘尚未展開,是否曹操的家族墓葬還不得而知。”周立剛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