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進新時代 文化新傳承】新時代出版人的文化使命與責任擔當

2018年02月09日 08:18:00來源:光明網

  【編者按】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報告共分十三個部分,其中第七部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明確提出,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特別推出“走進新時代 文化新傳承”系列評論,從“堅定文化自信”“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重視傳播手段,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文藝創新”“加強文藝隊伍建設”等不同角度,對黨的十九大報告進行相關解讀,以饗讀者。

  作者:范軍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黨的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産黨章程(修正案)》,更是明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道寫入黨章。這無疑有利於全黨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

  【走進新時代 文化新傳承】新時代出版人的文化使命與責任擔當

  文化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方向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永動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黏合劑”,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與人民福祉。出版作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被賦予了新的文化使命和歷史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新時代的出版人無論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累傳承方面,還是在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掘弘揚方面,抑或是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直接服務方面,都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出版與傳承、弘揚與傳播工作,在新時代要有新拓展、新境界。黨的十九大代表、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認為,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就是,要對民族自身的文化有更準確的理解、更高度的認同。對出版人來説,就是要做好更精準的闡釋,提倡經典閱讀和有價值的閱讀。盛世修典,傳承文脈。今天,出版人無疑需要繼續推進、高品質完成類似《中華大典》這樣的全國性宏大出版工程,類似湖南《湖湘文庫》、湖北《荊楚文庫》、河南《中原大典》這樣的區域性重大出版項目,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整理、編纂與出版;同時也需要讓優秀傳統文化鮮活起來,融入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和創造力。

  在中國近現代出版史上,以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等為代表的民族出版企業家為傳承民族文化血脈、構建人民精神家園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鬥,在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研究闡發和教育普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理當繼承和弘揚張元濟、陸費逵、葉聖陶等老輩出版人的精神,進一步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和傳播交流等方面有所開拓和發展,推出更多更好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出版文化産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做好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總結提煉、出版傳播工作,是新時代出版人又一重要任務和職責。孕育和成長于戰爭歲月的革命文化,是中國道路、中國理論和中國制度發展的深厚土壤,是中國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優秀基因。它既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引領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方向,在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起到了傳承、融合和發展創新的作用,是中華民族最為獨特的精神標識。顯而易見,革命文化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秉持堅定的理想信念,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在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了帶有鮮明中國烙印的革命文化,新民主主義革命文化是其典型代表。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行的文化創新,是在新民主主義文化基礎上建立,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足於中國實際,吸收外來文化有益成果,通過不斷改革創新,形成的具有自己民族特性的先進文化。這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現。如何做好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編輯出版工作,應該説更為複雜,難度也更大。總體上看,這類出版的科學性、系統性、計劃性還有明顯不足,急功近利且缺乏深度、高度的東西相對較多。如何對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與外延予以科學概括提煉,如何加大對革命文化史料的系統整理編纂,如何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予以深入闡釋、廣泛傳播,出版人有著很大的發揮空間。

  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文化,決定了我們的出版工作要始終立足中國當代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協調發展。“一個國家的‘發展’的程度實非決之於單面向的經濟力量。國民總生産值或國民所得都是有用的指標,但文化之發展與否還得看這個國家‘生産’了什麼?國民所得又是怎樣分配,怎樣‘消費’的。我想,衡量國家文化的發展程度其中一個很有用的指標應是書。”著名教育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這句話發人深思。生産多少書,生産什麼樣的書,確乎關係國民精神文化的素養、國家整體發展的高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物質生活達到一定水準時,人們對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需求往往也會更高更迫切。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版人的社會價值、出版業的現實意義必將更加凸顯。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新時代的出版人當不負時代重托和人民期望,不斷鑄造中華文化新輝煌,切實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作者范軍係華中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