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年畫之鄉話年畫:傳統年畫面臨創新壓力

2018年02月08日 10:59: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石家莊2月7日電(記者 張碩)隨著春節臨近,河北省武強縣年畫藝人馬習欽也忙碌了起來。“最近訂單數量非常多,得趕在過年前把客戶們訂的年畫都製作完。”

  今年58歲的馬習欽從事年畫製作已經43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武強年畫的傳承人。他告訴記者,武強年畫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只要人們能想到的內容形式這裡都有。

  武強年畫始於宋元時期,是中國民間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武強年畫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傳統觀念和古老的民族習慣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民間鄉土藝術。其構圖豐滿,設色鮮亮,裝飾誇張,節俗特色濃厚,是民間年畫中的佼佼者。

  清嘉慶年間,武強年畫達到鼎盛時期,從業人員約500人,最高年出産畫品約佔當時全國年畫銷量的三分之一。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武強年畫的盛景卻早已不復當年。馬習欽説,雖然現在找自己求購年畫的顧客仍然絡繹不絕,但和歷史上鼎盛時期的規模相比實在是天壤之別。

  作為具有近千年曆史的“非遺”,武強年畫的製作工藝直到今天依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仍然是保留著傳統的雕版印刷加套色這種原汁原味的做法。

  馬習欽説,如果將年畫中的內容過度創新會破壞年畫原有的美感,如果不創新又無法獲得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的青睞,因此如何把握這個度是非常困難的。

  儘管傳統年畫在今天面臨著種種困難和挑戰,但馬習欽卻並不氣餒。他相信在政府和熱心人士的大力幫扶下,武強年畫雖很難再恢復往日榮光,但也絕不會就此消亡。“舊的年俗雖然在衰落,但一些新的年俗卻又在興起,這是歷史的大趨勢,我不會為此感到失落,相反還會為自己處在這樣一個變革時代感到高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