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普度假打造特色行館 依託各地文化呈現人文之美

2017年10月27日 14:0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26日電 近日,青普度假在位於揚州瘦西湖畔的文化行館召開了媒體發佈會,宣佈南靖塔下文化行館與揚州瘦西湖文化行館同時落成開業。青普度假歷經兩年發展,依託中國不同地域文化,打造集合當地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手作、美食體驗等於一體的度假産品,傳達“山水勝處,藝文養心”的品牌理念。

  “青普倡導回到原初,回到大自然的原初,回到心靈的原初。然後真正的在目前紛繁的生活中做出一些選擇。或者是有這樣一種嘗試,使自己活出智慧和自由。”青普度假創始人王功權在發佈會上表示,“消費升級不是簡單的價格的提高,重要的是境界升級,心態升級,一種價值觀的升級。”

  據了解,青普度假于2015年由王功權發起成立,以 “回到原初”為理念,追求絕景之美、同道之真,新知之善。為每一位在青普度假的人士提供與自然、與他人、與自我連結的機會,重新發現生命的意義,達到自我的不斷成長。

  瘦西湖文化行館用老磚承載歷史 體驗不一樣的揚州文化

  據介紹,地處江蘇揚州的瘦西湖行館的靈感來自於揚州知名園林“個園”,通過“方形切割的形式”將各種分散的功能空間聯繫並整合起來,創造出有序序列。客房被設計成庭院、回型及濱水三種,併為每種客房賦予了不同的設計語言及空間體驗。

  出於對維揚文化的禮讚,亦是環保的創意,青普度假收集來120余萬塊老磚砌成了揚州瘦西湖文化行館的墻。這些有記憶的墻猶如活歷史,將揚劇、金繕、雕版印刷、遊覽私家園林、回眸古揚州歷史貫穿起來,成為青普揚州瘦西湖文化行館獨特的文化體驗。

  王功權表示,“120萬的老磚,沒有用新磚來建設,也沒有去做舊。實際上這些老磚就承載著歷史文化的沉澱,在這樣創新的現代建築中去體現和表達。實質上這裡面也是有這樣一種融合,一種跨越,一種大膽的結合。”

  青普度假特別邀請到了如恩設計研究室的創始人胡如珊和郭錫恩夫婦對揚州行館進行全權設計。將城市的古樸歷史感與現代摩登建築進行結合,同時保留歷史、留住文化,將現代美感連同歷史人文做到最好的有機結合。

  以瘦西湖文化行館為例,擁有500余平米的藝術館將長期展出國內外藝術家的各類作品。青普度假向記者表示:“目前,青普已經禮聘千余名文化學者、藝術家、非遺傳承人等組成陣容強大的導師團隊,旨在打造獨一無二的度假體驗。”

  南靖塔下文化行館改造清朝土樓 讓旅客與客家文化共鳴

  在福建的南靖塔下文化行館,則將清朝土樓改造成青普行館,在解決現代化需求的基礎上,整個行館大量還原土樓風格、保留土樓原有的老物件,無處不彰顯客家文化的特徵,阿媽阿公、土樓佳肴、老物件、土樓老照片、土陶花瓶、客家茶葉、客家新藝術……它們與土樓連結,形成了共同的情感與記憶。

  據介紹,青普度假為將傳承數百年的客家文明化作可感知、可親近的各種藝文體驗奉獻給度假者,特意選址書洋鎮塔下村建設,是因為看中的是塔下深厚的文化內涵,並將進一步挖掘本地民俗文化、客家文化,將其展現在行館中,展現給更多前來南靖土樓旅遊觀光的遊客。

  “青普在做的是給用戶不同的感受,這是以用戶為核心,保證用戶的需求。”王功權表示,“文化的力量正在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什麼是有所得的度假生活;或感受獨特的歷史文明,或體驗一段入鄉隨俗的活動,青普將在這條路上堅守這份初心。”

  青普定位人文度假生活方式提供商 以網路模式凝聚人文之美

  青普在這個鏈條中是一個技術管理輸出平臺,讓每一個合作夥伴用戶打通,然後進行用戶交叉共用,明確各自企業的利益特點,在服務好用戶的基礎上回頭再跟企業合作夥伴分成。王功權預計,青普2017年的銷售收入大概會在1.3億左右,“青普行館是我們度假旅遊的其中一個有代表性的産品,青普度假的目的是給度假地賦能。”

  “個性化,多元化,差異化是未來消費的主要特點,在想同質化的工業化時代越來越過去。在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的情況下又要規模化,”王功權解釋,“網際網路給出了這種可能,使文化室也好,工作室也好,小的文化公司也好,文化達人也好,快速的結合起來。然後。青普來解決整個的技術支撐,來解決産品落地和度假目的地之間的結合問題,之後青普會給合作夥伴分享利益。”

  青普行館——廣尋山水勝處,與世界級建築設計師一起,以現代理念接續傳統風格,融合地域特色建造主題行館;聘請熟知本地歷史、民俗、非遺、藝術的名家,以講解、製作、偕遊等形式,使度假者全景領略行館所在的風土、風物、風情。繼2016年青普注資精品酒店花間堂,和今年開業的揚州瘦西湖文化行館和南靖塔下文化行館外,未來青普度假還將依託于厚重的當地文化,在麗江白沙、杭州千島湖、廬山三疊泉、岳陽洞庭湖,玉龍雪山等地打造多種類型的度假行館。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