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貴州500年傳統土陶工藝轉型煥發新機

2017年10月27日 13:5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貴陽10月26日電 題:貴州500年傳統土陶工藝轉型煥發新機

  中新社記者 劉鵬 李婧

  在貴州省遵義市花茂村,有一條集陶藝銷售展示、體驗、旅遊休閒為一體的陶藝文化創意街。在這裡,遊客不僅能體驗到土陶藝術品帶來的視覺衝擊,還可以親自製陶,把自己的陶藝作品帶回家。

  然而,在十幾年前,這樣一個有著500多年曆史的燒制土陶工藝村,卻是一片蕭條,土陶作坊逐漸轉産、倒閉,掌握製作土陶技術的人只剩不到10人,母先才就是其中之一。近日,母先才向記者講述了花茂村傳統制陶工藝的轉型之路。

  土陶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制陶技藝。土陶以獨特的造型和別具一格的凸線花紋飾綴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被專家譽為“地面上流傳至今的珍貴稀有土陶文物”。

  花茂村土陶歷史悠久,母先才介紹,土制泡菜罈、土制油鹽罐、水缸、米缸……外表看似粗糙的土陶製品,曾經是每個家庭的必需品。“村裏曾經有大大小小50多家土陶作坊,每年生産數十萬件土陶製品,且供不應求。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塑膠、玻璃等産品逐漸替代土陶製品。”

  如何讓傳統工藝繼續傳承、煥發新機,傳統的制陶人開始將土陶“轉戰”藝術品方向。

  “陶瓷外面有一層釉,不透水,不透氣,但色彩鮮艷美麗,而土陶沒上釉,透水透氣卻不那麼美觀,也顯得粗糙。”母先才説,2015年去江西景德鎮學習回來後,便嘗試將土陶工藝與景德鎮陶瓷工藝結合,向藝術品轉型。

  第一次轉型效果非常好,母先才笑著對記者説到,很多人覺得與藝術結合的土陶不僅美觀,可用作珍藏,還可以使用,作為生活用品。轉型也讓母先才嘗到第一口“蛋糕”,“兩年來,我的土陶生意收入足足漲了10倍,一年基本上都有30萬(元人民幣)左右的收入。”

  母先才的成功轉型帶動了花茂村土陶業的集體轉型。伴隨著中國鄉村旅遊的熱潮,花茂村將新農村與舊土陶的完美結合,傳統工藝與新興産業的相得益彰,傳承中有拓展,秉持中有創新,不再是單純清一色的陶瓷陶罐,也不再是簡單劃一的土缽土壇。

  罐上有畫,壇上有景,可盛酒裝菜,亦可家居裝飾。依舊是快速旋轉的石坯臺,靈巧雙手,製造出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品,旋轉出實用與審美的新內涵……傳統土陶逐漸有了新機。

  如今,花茂村陶瓷工藝已成功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為讓文化遺産“活”起來,當地依託制陶産業基礎,進一步挖掘、提煉陶藝文化,在村中打造了一條集旅遊休閒、陶藝展示為一體的陶藝街。(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