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京普德寺遺址出土“金光大道” 琉璃瓦鋪就

2017年10月23日 11:27:00來源:揚子晚報

  南京普德寺遺址出土“金光大道”

  寺院中軸線道路用金黃色琉璃瓦片鋪成,可能是大報恩寺塔構件的殘次品

  張可 莊玉

  古建築裏的中軸線一般是啥樣的路?六朝時的多用青磚、明清的常見石板、金磚。然而,最近在南京雨花臺區的普德寺遺址,發掘出土了一條30多米長的“金光大道”:它主要以琉璃瓦片鋪就,琉璃上金黃的釉色,讓這條路生出“別樣的光彩”。普德寺是明代皇帝下詔所建的“敕建寺院”,難道“金光大道”是皇家身份的象徵?

  道路上鋪琉璃瓦,通體金黃色

  南京普德寺遺址的考古發掘自2016年就已啟動,揚子晚報曾持續關注。記者最近再度走訪時發現,與前次相比,現場分佈著更多探方,其中有臺階、磚墻等與建築相關構件。

  而最令人矚目的是,在長方形的一處大型探方中,出現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這條路長度超過30米,寬度大約有3至4米。路面呈現出中間高、兩邊低的坡度,這顯然是出於排水的考慮。而和常見的古代道路不同,其路面上是數不清的瓦片半嵌入土裏,道路兩側則用青磚“鑲邊”。記者注意到,這條路的瓦片中絕大多數是破碎的黃色琉璃瓦,與南京明故宮遺址出土的瓦當等建築構件的釉色相似,其中也夾雜少量其他材質的瓦片。所以遠遠看去,這條路通體顯出金黃色,非常醒目。

  位於寺廟中軸線,擺出“魚鱗紋”

  雖然是破碎的瓦片鋪成的,但一片片瓦絕非是隨意堆砌的。細細觀看就能發現,每幾十塊瓦組成一組“扇形”,每個扇形大小相等,在路面上按照魚鱗的紋路依次排開、層層相依。

  而這條路所在位置也非同一般,它直接指向普德寺遺址中現存的清代寺院建築遺跡,而且處於正中間的位置,因此很可能是當年普德寺的中軸道路的一段。

  琉璃瓦從何而來?

  推測一:

  可能是大報恩寺塔構件的殘次品

  史料記載,普德寺始建於南朝梁代,後來荒廢,直至明代正統年間,皇帝下旨重建了普德寺。因而普德寺有了“敕建寺院”的背景。而道路所顯現的金黃是明清時期皇家的專用顏色,這兩者之間是否有聯繫?

  “如果為了彰顯皇家風範,古人不會選擇用殘瓦拼湊。”南京一位曾常年從事田野考古的專家看了現場照片後告訴記者,這條瓦片鋪成的道路“等級不高”,因為它並非統一採用同一種材料,數量最多的琉璃瓦也以碎片為主。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産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路侃則注意到,普德寺所在位置距離雨花臺區一處大型古窯址“窯崗村”很近,當年窯崗村一帶的琉璃窯廠為大報恩寺琉璃塔燒造了大量琉璃構件,而普德寺很可能採用了窯廠出爐的殘次品鋪成了道路。

  推測二:

  為了節約,蒐集前代被毀建築的殘件

  雨花臺區文化局局長朱向東曾系統研究過普德寺的來龍去脈,他認為這條“金光大道”採用與大報恩寺同一産地的琉璃是可能存在的。他告訴記者,普德寺曾與大報恩寺是“上下級”的關係,明代葛寅亮撰寫的《金陵梵剎志》中記載,普德寺當時為中剎,而上院為報恩寺。“據我了解,這條路裏有各個時代不同的磚瓦殘件。”朱向東認為,之所以會用琉璃瓦鋪路,很可能是當時人們為了節約經費、就近取材,或回收利用前代被毀建築的殘件、或利用窯廠的殘次品。“古代雨花臺、西善橋有大量的琉璃窯廠,當時找琉璃瓦並不難。”

  負責普德寺遺址考古的是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該院副院長祁海寧告訴記者,這條琉璃瓦路比較罕見,但具體的情況將在專家完成報告後再向社會公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