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古籍逐漸“活”起來 貴州150余部孤本佳槧亮相

2017年10月23日 11:2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貴陽10月21日電 (周燕玲 蒲文思)“讓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讓現代人了解古人的智慧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貴州省圖書館館長劉宇松説,貴州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也旨在喚起公眾的古籍保護意識。

  為期一個月的“冊府千華——貴州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日前在貴州省圖書館開展。本次特展是貴州省內珍本最豐富、規模最大的一次古籍特展,遴選漢文古籍和少數民族古籍150余部進行展覽,展覽期間實行展品輪換。

  21日,記者在古籍特展區看到,有些古籍看上去較破敗,有些依然光彩照人。珍品古籍中有唐宋寫本、元明刻本、明代孤本兵書等,如圖文並茂的《八陣合變圖説》、《黃石公素書》都是罕見的明刻本。少數民族古籍方面,則展出了極具貴州地方特色的水文、布依文、彝文文獻。

  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貴州在各民族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獻古籍。該省古籍普查顯示有漢文古籍2萬餘部,少數民族古籍14000余部,共有171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其中少數民族古籍138部。

  劉宇松介紹,過去一直存在文物“熱”、古籍“冷”的現象,近年來古籍保護也逐漸“熱”起來,中華古籍得到系統性保護。

  據悉,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就此拉開序幕。10年來累計12274部古籍被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80家單位被命名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2016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還首次被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

  在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看來,古籍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曆史發展中創造出來的重要文明成果,也是民族記憶和精神家園,要讓古籍“活”起來,就要讓古籍走進大眾的視野。

  記者了解到,“冊府千華”系列古籍展,近年來已陸續在中國四川、廣東、湖北、湖南等眾多省份展出,甚至在網際網路上也進行“國家珍貴古籍特展”。

  正在逛古籍特展的貴州高校學生李敏,是一名從“線上”逛到“線下”的古籍愛好者。李敏覺得,古籍展覽的舉辦拉進了古籍與現代人的距離,特別希望能把古籍裏的文字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讓古籍“活”起來,也讓古籍保護“火”起來。(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