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17世紀以來法國絲綢展”開展 從絲綢之路到跨文化對話

2017年10月23日 11:2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10月21日電 (記者 方堃)“本次展覽在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大背景下舉辦意義深遠,我們相信通過對中法最悠久文化交流的重溫,能夠再次激發觀眾對工匠精神的崇敬和對生活藝術的追求。”21日,“榮歸錦上:17世紀以來法國絲綢”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展,法國駐上海領事館文化領事費保羅發來賀信。

  提起法國,人們的第一聯想就是浪漫,絲綢正是浪漫的一種美好展示,體現了他們對優雅、精緻、舒適生活的追求。

  據悉,法國很早開始使用絲綢。13世紀以後,養蠶絲織技術陸續由中國傳至西班牙、法國、英國、德國等西歐國家,絲綢生産在法國廣泛傳播開來。而絲綢之路作為兩國交流的紐帶,在兩國文化、通信、商貿往來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絲綢是法國的財富,在我們的歷史中絲綢是一種時尚,絲綢之路則是一種獨特、持久的對話交流模式,對於整個國家來説,這仍是一段美好的回憶。”法國絲綢協會會長Xavier Lepingle表示,“榮歸錦上:17世紀以來法國絲綢”展得以讓他們以獨特的方式回顧法國絲綢歷史,重溫兩國交流歷史。

  據悉,法國從17世紀開始擁有獨立的絲綢工業;17世紀晚期之後,法國就成為了歐洲絲織業的霸主。目前法國整個絲綢行業的規模雖然縮小很多,不過其中的傳承與創新依舊令人驚艷。

  在本次展覽以19世紀的法中絲綢交流、當代法國絲綢的繼承與創新為主題,展出17世紀以來的絲織精品、設計稿、意匠圖、織機、時裝畫報、品牌産品等等,共計約200件(組)。

  “本次展覽意在通過絲綢,串聯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對絲綢時尚作出的貢獻。”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告訴記者。

  “這次展覽,可以説讓我們大開眼界,這些異常珍貴的西方織錦在我們眼前重現,讓我們對那個年代的織錦結構、花樣、風格有了更多了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習培訓班(織錦技藝傳承及創意設計研修班)學員王晨如是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