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秋這把“火”或延續至內地

2017年10月20日 09:59:00來源:北京日報

  每年10月都是中國藝術品市場最為激動人心的時刻,不僅是國際拍賣業巨頭蘇富比、佳士得,而且國內拍行翹楚北京保利、中國嘉德,也都會在先於內地舉槌的香港首輪秋拍亮出文物藝術類絕品。本週,隨著香港蘇富比本季秋拍落槌,香港首輪秋拍共産生16項世界拍賣紀錄,十多位藝術家刷新個人作品拍賣紀錄。發端于香江邊的這把深秋的“火”,很可能延續至下月舉槌的內地秋拍。

  此輪香港秋拍,幾大拍行均表現不俗。其中,香港蘇富比總成交額逾31.5億港元,整體成交率86%,漲幅高達43.1%;嘉德香港總成交6.526億港元,創造了其歷季來最高總成交額;保利香港也創下單季拍賣歷史新高,總成交額達18.08億港元。

  撇開這些閃亮的數字,更值得關注的是,它同時産生了16項世界拍賣紀錄。其中,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2.943億港元打破此前由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保持三年之久的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清乾隆禦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絲琺瑯提梁茶壺以7550萬港元刷新玉雕的世界拍賣紀錄。此外,個人作品拍賣創出新紀錄的藝術家達到14位之多。在拍賣界人士看來,刷新紀錄固然可喜,但更值得期待的是,它將為行將舉槌的內地秋拍提供信心支撐。

  理由很簡單,近些年內地藏家的購買力越來越強。據蘇富比中國藝術品部資深專家沈恩文透露,從藏家分佈來看,參與香港蘇富比競拍的中國內地藏家所佔比重越來越大,而此前積極參與的歐美、日本藏家開始淡出。儘管此番拍出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藏家資訊尚未可知,但書畫板塊的多件高價作品均為內地藏家購得。諸如以9300萬港元成交的傅抱石《西山夜渡圖》,已確認為上海藏家劉益謙收入其私人所有的龍美術館。

  已深陷調整週期多年的藝術品市場,遭遇本輪大“火”,實乃幸事。可在興奮之餘,不妨靜觀其未變之道。從各家拍行的陣容不難看出,它們依然在延續“減量提質”策略。以保利香港為例,其2017年秋拍共推出11個專場、1600余件藝術品,而2016年秋拍共推出14個專場、1908件拍品。數量在減少,品質在提升,去年總成交額11.15億港元,今年逾18億港元,增幅超過六成。“原因在於部分難得一見的珍稀物品上拍。”藝術市場分析人士馬維認為,無論是以1.77億港元成交的崔如琢畫作《聽聲》,還是11件珍貴永樂宮廷造像斬獲白手套專場,無不贏在“稀有”二字。從這次最大贏家香港蘇富比也能一窺端倪,其特意推出的“木趣居——傢具中的嘉具”,涵蓋幾乎所有明式傢具種類,當中不少從未曝光,不乏傳世孤品。

  另一位藝術市場分析人士黃煒則以“高精尖”來界定如今受市場熱捧的拍品。他解釋説,除了罕見,再就是已為市場充分認可的藝術大家的成熟作品。比如此次以1.22億港元成交的李可染《千岩競秀萬壑爭流》,即係本季度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板塊最高價作品。“儘管它已經是李可染的第6件億元級作品,可它滿足‘巨匠+精品’倆要素。”在他看來,走過20多年的內地拍賣市場正步入成年,“一大標識是由‘春秋’走向‘戰國’。説得直白些,就是恒者恒強,壟斷態勢出現。”黃煒預測,向來有內地拍賣風向標之稱的香港秋拍此番在瓷器、傢具、青銅器板塊都收穫“大禮包”,有望推動內地在這些尚待開掘的領域獲得新突破。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