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豆汁譯成“綠豆的牛奶”? 京味兒“難住”翻譯家

2017年10月20日 09:28:00來源:北京青年報

  北京《十月》與莫斯科《十月》金秋再相逢互譯後同時刊出兩國作家多部作品

  “豆汁”譯成“綠豆的牛奶”京味兒“難住”翻譯家

  北京《十月》雜誌社、俄羅斯《十月》雜誌社、首都師範大學斯拉伕研究中心聯袂舉辦的第二屆中俄十月文學論壇近日舉行,中俄兩國作家對談中俄當代文學的現狀及未來合作。

  2014年中俄《十月》雜誌就曾攜手舉辦過首屆《十月》文學論壇。此後兩家《十月》雜誌頻頻合作:在中俄兩國舉辦了包括文學研討會、作家代表團互訪、專題文學講座等在內的一系列活動,為兩國文學界的合作交流做出了積極努力。

  “北京故事”“莫斯科故事”同時亮相

  今年正值我國“一帶一路”頂層戰略全面推行之際,為持續並加強這一良好、有益的文學關係,兩家《十月》雜誌再次合作,在2017年10月號上推出專輯,以“北京故事”和“莫斯科故事”為題,組織兩國作家創作多篇小説作品,互譯後同時刊出。

  這些作品均為反映兩國首都當代生活的最新小説:“北京故事”包括葉廣芩的《豆汁記》、邱華棟的《蒸鍋和古琴》、荊永鳴的《出京記》等4部中篇,“莫斯科故事”是一組風格各異的15個短篇。作家們把個人的生活體驗與城市的演變進程相互交織,將兩座城市當下的生活現實與其豐厚的歷史積澱融為一體,對城與人、城與國家、城與民族歷史的相互關係進行文學敘事。雙方還商定今後將繼續不定期組織兩國同行交流互訪、作品互譯與出版。

  豆汁就是“綠豆的牛奶”

  談起中俄互譯,此次負責翻譯葉廣芩《豆汁記》的徐先玉説,最開始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就覺得難度非常大。“語言是有很多共性的東西,但我們描述世界、解釋世界,包括物與物、人與人的關係,也存在很多差異。《豆汁記》是極具本土特色的,我作為外地人讀葉老師寫的這個老北京故事都覺得有些距離,像我在讀這篇文章之前都不知道豆汁是綠豆做的,還以為是黃豆做的。像咱們的豆漿如果直譯的話就是‘黃豆的牛奶’,所以最後豆汁我自己採用的譯法就是‘綠豆的牛奶’。”

  徐先玉説正是因為擔心翻譯過程中沒有辦法用俄語來直接表現類似豆汁這樣的老北京特色語言,因此只能更多去傳遞那些共性的東西。“首先這個故事的題材,其實俄羅斯人是非常感興趣的,它的主角是一位堅強的中國傳統女性,而俄羅斯女性也是非常堅韌的。俄羅斯文學作品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傳統女性。另外葉老師的語言有好多地方很幽默,當時我們翻譯完了曾經請外教來審閱一下,他讀的時候就笑了,一看他笑我們都挺高興,我覺得這個翻譯效果出來了。”

  雜誌刊發作品有望出單行本

  俄羅斯《十月》雜誌創刊于1924年5月,馬雅可夫斯基的《放聲歌唱》、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法捷耶夫的《毀滅》還有普拉東諾夫和左琴科的短篇小説、阿赫瑪托娃的《安魂曲》、雷巴科夫的《沉重的黃沙》等經典名作均首次發表在該雜誌。中國《十月》雜誌創刊于1978年,是新時期創刊最早的大型文學期刊,30年來發行量一直穩居國內文學期刊前列,莫言的《生死疲勞》、王蒙的《蝴蝶》、張承志的《黑駿馬》、張潔的《沉重的翅膀》、鐵凝的《永遠有多遠》均首次發表在《十月》。

  此外,這次在兩家雜誌刊發的作品還將擇機再出版兩個單行本——即分別用中文出版的《莫斯科故事》和用俄語出版的《北京故事》。

  文/本報記者 崔巍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