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傳統文化民俗

水族馬尾繡

2017年08月21日 14:22:2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水族馬尾繡是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以馬尾作為重要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繡技藝。水族馬尾繡被譽之為“刺繡藝術的活化石”。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全國惟一的水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南部。水族馬尾繡這種水族獨有的民間傳統工藝,分佈在三都境內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龍等鄉鎮的水族村寨。

  水族馬尾繡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馬尾繡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為這一古老的原始藝術的保護帶來了更好的機遇。

  關於水族馬尾繡的歷史,相關資料上不見記載,但這是一門傳承了上千年的技藝,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結晶。傳統大節水族端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有賽馬的習俗,看來養馬賽馬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在這歷史長河中,水族婦女發明瞭用馬尾製作刺繡的藝術。在傳統節日裏,男子們賽馬,女子們身著馬尾繡盛裝參與節日活動,成了美麗動人的習俗。

  可能主要是水族有養馬賽馬的習俗,馬尾繡應運而生。其實,這種以絲線裹馬尾製作圖案的刺繡方法,有兩個較為明顯的好處,一是馬尾質地較硬,能使圖案不易變形,二是馬尾不易腐敗變質,經久耐用。另外,馬尾上可能含有油脂成分,利於保養週邊絲線光澤。

  馬尾繡還有另一奇特之處,就是繡品上綴有銅飾。銅飾形狀做成古代錢幣的樣子,但很小,薄薄的直徑只有黃豆大小,以紅線穿貼于馬尾繡片裏,如星星點點的小花,除了做裝飾外,水族同胞還認為銅有驅邪避兇的功能。

  馬尾繡用料考究且工藝繁雜,一般而言,刺繡一件成品需十來道工序,耗時一月之多。水族馬尾繡工藝有自己獨特的製作技藝與方法:

  1、先取馬尾3至4根做芯,用手工將白色絲線緊密地纏繞在馬尾上,使之成為類似低音琴弦的預製繡花線。

  2、將這種白絲馬尾芯的繡線盤繡于傳統刺繡或剪紙紋樣的輪廓上。

  3、用7根彩色絲線編製成扁形彩線,填繡在盤繡花紋的輪廓中間部位。

  4、按照通常的平繡、挑花、亂針、跳針等刺繡工藝繡出其餘部分。

  雖然製作馬尾繡的人還很多,但穿戴的人已不多。馬尾繡服飾多在節日裏才穿戴,特別是在水族端節裏。最關鍵的是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姑娘們做出了衣服都壓在箱底裏,改穿漢裝去了。馬尾繡工藝傳承出現嚴重斷層,現代馬尾繡的工藝製品品質下降,人們已很少願意使用,對水族馬尾繡這一特殊的工藝門類應當進行搶救、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産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責任編輯:馬小璇]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