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傳統文化非遺

山東大鼓

時間:2013年09月09日 13:3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山東大鼓是中國北方現存最早的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相傳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它發源於魯西北農村,又名“犁鏵大鼓”,或作“梨花大鼓”。最初只是敲擊犁鏵碎片伴奏,採用山東方言來演唱當地的民歌小調,後逐漸發展為有板式變化的成套唱腔、敲擊矮腳鼓和特製的半月形梨花片並有三弦伴奏的説唱表演形式。

  其發源於魯西運河沿岸農村,最初是敲擊犁鏵碎片唱農歌的自由吟唱形式,採用山東方言來演唱當地的民歌小調,後逐漸發展為有板式變化的成套唱腔、敲擊矮腳鼓和特製的半月形梨花片並有三弦、四胡伴奏的説唱表演形式。一人演唱或二人對唱,二、三人伴奏。

    山東大鼓風格樸實,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曲調高昂,説、唱、道、白兼備;敘事抒情交融。傳統書目很多,其中尤以説為主、唱為輔的中長篇見長。現流行的有《包公案》、《海公案》、《西廂記》等。

  山東大鼓歷史悠久,音樂唱腔獨特,節目蘊藏豐富,地方色彩濃郁,它直接促發了山東快書的形成,並對“喬派”河南墜子和西河大鼓等的形成與發展産生過重大影響,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20世紀後期以來,山東大鼓逐漸趨於衰落,現在僅有少數演員還能演出,亟待扶持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責任編輯:馬小璇]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