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傳統文化非遺

乞巧節

時間:2013年09月02日 13:4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乞巧節又叫七夕節,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也是現在很多男男女女所謂的情人節。

  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乞巧節又名七夕節,“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産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

  古代有一首民歌形容乞巧節的盛況: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此外,和乞巧節相關的詩詞也有很多,比如宋代詩人秦觀的《鵲橋仙》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責任編輯:馬小璇]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