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傳統文化非遺

讓“鋦瓷”文化之路走的更遠

時間:2013年09月02日 09:1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有著悠久的制瓷業的發展史和深厚博大的瓷文化,而鋦瓷是伴隨著中國瓷器業的發展而誕生的,是中國瓷文化的一部分,世人所知的“沒有金鋼鑽,別攬瓷器活”這句歇後語就是從鋦瓷這一行當裏出來的。

  明代時期的義大利教士利瑪竇在《中國見聞扎記》中對瓷器修補有這樣的記載;鋦補修復後的瓷器還可以耐受熱食的熱度而不開裂,而尤其令人驚異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銅絲熔合起來就是盛湯水也不會漏。

  鋦瓷,是中國最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技藝相傳始於宋代,《清明上河圖》上就有鋦瓷藝人鋦瓷的情景。鋦瓷技藝由宋代流傳到民國時期,流傳了上千年,然後逐漸消失了,鋦瓷技藝瀕臨失傳。

  由於現代化制瓷業的快速發展,加工生産的産量超過使用量,而且物美價廉,瓷器壞了,扔了,再買新的,不會花高價去鋦補修復,使得民間普通的鋦活手藝無活可做,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鋦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鋦釘嵌住抓牢,使其恢復原樣,即能再使用,又有觀賞價值。

  2006年2月,臺灣臺北市舉辦了“寶璺藏神——鋦瓷展”。同時,舉辦了“陶瓷鋦釘暨現代修復科技國際研討會” 系統展出了不同技法的歷代鋦瓷器實物200余件,其中有一件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唐山啟新磁廠出品的花鳥紋茶盤鋦瓷器。日本京都大學考古學博士生的陳馨女士還撰寫了鋦瓷研究專稿,希望對傳統民間藝術和陶瓷文化的收藏、保存、宣傳有所借鑒。

  隨著人們對瀕臨失傳的鋦瓷技藝不斷的關注和發掘,鋦瓷技藝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更加凸顯出來。

[責任編輯:馬小璇]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