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傳統文化非遺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時間:2013年08月30日 08:3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05年11月25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第三批“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中,我國政府申報的“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全票通過,成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一種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是流傳于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總稱。

  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肇始於民間文化,發展于各綠洲城邦國宮廷及都府官邸,經過整合發展,形成了多樣性、綜合性、完整性、即興性、大眾性的藝術風格,並成為維吾爾族的傑出表現形式。木卡姆是維吾爾族優秀的古典音樂,即大型音樂套曲的稱謂。它是維吾爾人民創作出來的一部巨大的音樂財富,素有"東方音樂明珠"之譽稱。

  在現代維吾爾語中,木卡姆除大型套曲意思外,還具有法則、規範、曲調等多種含義,它由十二部木卡姆組成,每一部又由大乃格曼(大曲naqma)、達斯坦(敘事詩dastan)和麥西熱甫(民間歌舞maxrap)三大部分組成,含歌、樂曲20至30首,長度2小時左右。全部演唱完十二木卡姆需20多個小時。木卡姆體裁多樣,節奏錯綜複雜,曲調極為豐富。生動的音樂形象和音樂語言,深沉緩慢的古典敘誦歌曲,熱烈歡快的民間舞蹈音樂,流暢優美的敘事組歌,在藝術成就上是無與倫比的。《十二木卡姆》,是維吾爾音樂的脊梁,是打開維吾爾族文化的金鑰匙,是中國、印度、希臘和伊斯蘭古典音樂精華的融合體。

  十二木卡姆音樂歷史非常悠久,它繼承和發揚了古代西域音樂中的《龜茲樂》、《疏勒樂》、《高昌樂》、《伊州樂》、《于田樂》等音樂傳統,以漢唐時期已形成了完備的藝術形式,對中國音樂的發展産生過積極的影響。西元十六世紀,由葉爾羌汗國的阿曼尼薩汗王后組織音樂家們,將民間流傳的十二木卡姆音樂進行了系統的規範,使木卡姆音樂更加完整地保留下來。

  隨著文化的傳播、整合,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記憶越來越淡漠,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5年11月25日,中國政府報送的“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名錄。

[責任編輯:馬小璇]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