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張志軍主任向臺灣同胞拜年  >  文獻資料  > 正文

張志軍在第二十屆魯臺經貿洽談會上的致辭(全文)

2014-09-01 10:12 來源: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字號:     轉發 列印

  張志軍在第二十屆魯臺經貿洽談會上的致辭(全文)

  時間:2014-09-01   來源: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第二十屆魯臺經貿洽談會1日上午在濰坊開幕,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出席並致辭。(台灣網 楊麗 攝)

  第二十屆魯臺經貿洽談會1日上午在濰坊開幕,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出席並致辭,以下為致辭全文。

  尊敬的詹春柏榮譽副主席和夫人,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興來到濰坊出席第二十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在此,我謹代表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對魯臺會的隆重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並對來自海峽兩岸的企業家朋友們表示誠摯的問候!

  魯臺會連續舉辦二十屆,不斷推陳出新,迸發活力,吸引眾多的兩岸企業家共襄盛舉,這得益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勢,同時也是與山東省委、省政府,濰坊市委、市政府長期以來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援分不開的。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當今世界正處於深刻變革之中,影響全球政治和經濟局勢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都在增多。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之下,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地區能夠保持相對穩定,就能夠集中精力搞好經濟建設,促進本國、本地區的和諧發展,就能夠在亂世之中以不變應萬變,把握快速發展的機遇。2008年以來,兩岸各項利好的實施,充分證明兩岸關係促進了兩岸經濟合作不斷深化,推動了兩岸交流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給兩岸同胞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與便利,同時,兩岸同胞也支援贊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既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也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不會因為個別事件而停滯。

  推進兩岸經濟制度化建設是兩岸經濟合作必然要求。兩岸經濟優勢互補、發展兩岸經濟合作,是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兩岸經濟合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打下了基礎提供了動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為兩岸經濟合作創造了更好的條件,與此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是臺灣經濟合作發展需求,兩岸經濟合作,需要建立制度來鞏固,需要建立制度來促進,需要建立制度來保護,所以制度化建設就是為兩岸經濟合作修路鋪橋,有利於兩岸經濟互利雙贏。因此,我們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方向不會改,決心不會變,步伐不會停。

  大陸全面深化改革為臺資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好條件。當前,大陸新一輪改革正在逐步推進,將進一步開放市場、簡政放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就意味著大陸的經濟環境將更為開放,經濟管理制度更為完善,將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多機遇。我們多次表示,大陸願意優先向臺灣同胞開放市場,願意與臺灣同胞共同分享發展帶來的機遇。希望兩岸的企業家,珍惜機遇、密切配合、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來賓們,朋友們,今天出席魯臺會對我個人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我本人出生在山東,曾經在山東工作過,對齊魯大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山東地處大陸東部沿海,交通便利,工農業發達,土地、海洋、礦産和生物資源非常豐富。山東是大陸人口第二大省,其近1億的人口提供了豐沛的勞動力資源,也形成了龐大的內需市場。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成為大陸最具發展潛力的省份之一,不論是今天所處的濰坊市,還是山東全省,都是宜商宜居的好地方。真心希望臺商朋友借魯臺會這個平臺,發現商機,也希望大家共同合作,共創夢想。祝第二十屆魯臺會圓滿成功!

[責任編輯:楊麗]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